2006年10月1日 星期日

傳世窖藏-台灣文學資料館

關於台灣文學
你想知道的,你還不知道的
你將來可能會用到的
都在這裡




全台灣首創之「台灣文學資料館」,就在南台灣的真理大學麻豆校區。

真理大學創辦全國大學首例的台灣文學系後,校長葉能哲博士就請第一屆系主任張良澤教授,於1997年3月1日在淡水校區成立「台灣文學資料館」。當時的藏書有「西川滿文庫」,由於贈書量增多使原場地放不下,正好麻豆校區興建「圖書館暨研究大樓」,決定遷館至此大樓的二、三樓,並於2002年6月10日正式開館。全館佔地約1600坪,二樓有一間館長兼研究室和六間展示室,三樓有五間書庫:郭榮桔先生文庫、西川滿先生文庫、詹冰先生文庫、張良澤先生文庫、吳進義先生、高橋明郎先生文庫,及一間台灣文物館。藏書之豐,超過七萬冊。

展示室裡放有戰前至戰後的台灣文學資料,有珍貴的作家照片、作家手稿、雜誌、出版書籍、畫作,是為台灣文學的一大寶庫,常有機關團體或私人來館參觀,參訪來賓除了對滿屋子的台灣文學書籍感到驚訝,還能從展示室裡作家的照片、手稿等,了解台灣文學。

第一展示室:收藏舉世唯一最完整的《鍾肇政收信全集》真跡、作家題詞、作家手稿、西川滿紀念櫥櫃、郭榮桔紀念櫥櫃、楊逸舟紀念櫥櫃,及歷史重要圖片。

◎原住民
在第一展示室的牆上,除了台灣文壇文人的照片,還有許多原住民的圖片,那些都是張良澤館長的收藏,張良澤館長常說,台灣文學史上的第一頁就是台灣原住民的文學。圖片記錄著原住民的生活、蕃刀、樂器、服飾、出草的習俗。


◎台灣文學的萬里長城
一長排裡面放滿文友寄給作家鍾肇政的書信,黑藍色的資料夾,一本一本固執地站立著,彷彿要捍衛這充滿了外患內憂的台灣文學,使其得以安穩地成長茁壯。這些書信均由張館長運回日本整理、重貼、裝訂後,再運回台灣,存放於台文館,被喻為「台灣文學的萬里長城」。





◎埔里社退城日誌
置於館內中央展示櫃內的《埔里社退城日誌》書卷,為戰前台灣總督府官方所做之史料紀錄,此乃張良澤館長在日本古書店挖掘的。日誌時間為明治二十九年(日人治台第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到七月十四日。









◎作家手稿及題字
這些台灣作家的珍貴手稿是館長張良澤教授親自向作家敬邀題字的,親筆揮毫,留下文字的見證。












第二展示室:收藏戰前雜誌《文藝台灣》《民俗台灣》《台灣文學》等,以及日治時代台灣風景明信片、戰前台灣文學作家專櫥(內含著作介紹及相片)、一系列台灣歷史掛圖。


◎西川滿
本館收藏了西川滿先生的文獻資料以及其限定本的著作,相當珍貴。其一生奉獻於台灣文學,在台灣文學的領域裡發光發熱,有其不容忽視的價值。

西川滿(1908~1999),日本會津若松市人,從小隨父母來台定居。後離開台灣回日本專攻法國文學。一九三三年,西川滿從早稻田畢業時,其恩師建議他獻身台灣文學。於是後來他回台灣,進入台灣日日報社主編其文藝版。並創《愛書》、《台灣風土記》、《媽祖》、《華麗島雜誌》等。他對台灣文學的貢獻相當大。雖然他的孤傲個性,造成孤芳自賞的殖民地優越感,卻也刺激了很多台灣作家,間接培植不少台灣人作家。


◎二十一張歷史圖
昭和10年(1935)日本帝國為紀念台灣始政40週年,特成立台南市歷史館。當局委託著名畫家小早川篤四郎繪製〈台灣歷史圖〉共21幅油畫(100號尺寸),永久陳列於該館。內容經村上直次郎、岩生成一、中山樵、前信次等專家考證而製成,故可信度極高。

本館乃根據張良澤教授在日本的古書店以高價買下這本《台灣歷史畫帖》(昭和14年3月30日,台南市役所發行),再將書上的圖片複製、放大陳列。 (原畫已失傳,日本在戰敗離開台灣之後,將原圖交給國民黨,從此這些圖就找不到了。)



◎立石鐵臣
1905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其後返回日本居住。對他而言,台灣就是他的第一故鄉。他的一生是為了刻畫台灣而揮灑著汗水。走進第二展示室,中間的展示櫃就明顯的散發出美麗的色彩,櫃裡收藏著立石鐵臣的版畫,色彩鮮艷,線條細膩。每一圖畫都是濃濃的台灣情,水缸、竹籠、廟會、灶、市場、磚房豬舍、竹器店、民歌手、黃牛吃草、鶯歌製陶、挽面,在在寫實,貼近台灣,非常生動。



第三展示室:收藏日治時代、戰後有關台灣之日文文獻,諸如《西川滿小說選集》、《抗日霧社事件をめぐる人々》、《蕃鄉風物記》、《台灣考古誌》等,藏書之豐,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第四展示室:展示戰後台灣文學著作、歷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獲獎人專櫥、鍾肇政先生手書長幅〈戰後台灣文學發展〉、葉石濤先生手書中幅〈我的信念〉、巫永福先生手書中幅〈八卦山〉、陳千武先生手書中幅〈鼓手之歌〉、林亨泰先生手書中幅〈拍發〉、錦連先生手書中幅〈離家出走〉、巫永福先生及鍾肇政先生生平珍貴相片等。

◎台灣文學家牛津獎
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從1997年至2005年已經有九屆;第一屆至第九屆得獎者分別為:巫永福先生、葉石濤先生、鍾肇政先生、王昶雄先生、林亨泰先生、陳千武先生、詹冰先生、錦連先生、廖清秀先生。每一位得獎者皆對台灣文學有極大的貢獻,他們都是跨越語言、生於日治時期的一代,原本習慣使用日文創作,當日本戰敗,換成國民政府統治,頒布日語禁令,他們必須學習中文才能繼續發表創作,對於一直都使用日語的作家,這樣的轉變其實是很艱辛的,可是他們走過來了,以「腦譯」方式來創作,即先在腦中用習慣的語言打好草稿,再用中文寫出來,如此辛苦而有所成就者,其實是在少數。



◎戰後的台灣文學
張館長親臨龍潭,敬邀鍾肇政先生為本館題字,主題為「戰後的台灣文學」,內容是將台灣戰後的文學發展簡單扼要地敘述其心路歷程與血淚,與第一展示室的「萬里長城」正相呼應。





第五展示室:展示戰後台灣文藝雜誌,如《臺灣文學評論》、《笠》、《台灣文藝》、《文藝台灣》、《夏潮》、《純文學》、《文星》等。

◎台灣文學評論季刊
前身為《淡水牛津文藝》,由張良澤館長創刊。從小就熱愛文學的張館長,希望能留下足跡給後人追尋。經過半年的籌劃,並得真理大學葉能哲校長的全力支持,於二○○一年七月一日,創刊了本誌。《台灣文學評論》為季刊,一年四期。至今已出刊到第六卷第三期。雜誌內容含括有關台灣文學的隨想、雜感、札記、書評、自由論壇、文壇活動、文獻史料、歷史與傳記、論述。本刊的網址:http://www.twlr.net





第六展示室:陳列台灣鄉土教材、母語教科書、台灣研究碩博士論文、母語雜誌等。


「見美女易動心。見好書則必買。有仇必報,有恩必還。喜種花草、養魚、養家禽。不喜交際應酬。不喝酒,不搞小動作,但愛吸煙,也愛照相。時時想為後任留下文化遺產。」
——張良澤




推廣「台灣文學」是台灣文學資料館館長張良澤教授畢生的心願,在堅定的信念下,一步一腳印,一路走來45年!是的,我們是幸運的,在張教授先知先覺的細心鋪路下,才能第一優先享受到國家級的「台灣文學資料館」的資源,我們一定好好珍惜。

張良澤教授(筆名奔煬)是台灣彰化人,1939年9月1日出生於埔里,先後畢業於台南師範學校、成功大學中文系及日本關西大學文學碩士。歷任成功大學中文系專任講師、日本筑波大學副教授、共立女子大學教授。於2005年4月正式返台任真理大學麻豆校區台灣文學系系主任兼臺灣文學資料館館長。留日三十多年,以研究「台灣文學史、中國小說史、日本近代文學史、原住民文化」見長。曾獲民國七十五年台美文化基金會的「人文成就獎」、第一屆台南市文學貢獻獎。其著作有《四十五自述》、《肝膽相照》、《鍾理和全集》、《吳濁流全集》、《王詩琅全集》、《吳新榮全集》、《立石鐵臣臺灣畫冊》、《由加利樹林裡》、《臺灣素描》等。

張教授的尋寶是有名的,然,對我們這群台文系學生而言,他,才是真正的寶藏。







文/劉淑容、曾羽薇
圖/劉淑容

3 則留言:

罐頭儲藏式 提到...

在台南真理大學的立石鐵臣與西川滿,可以參觀拍照嗎?麻豆園區的地址跟聯絡電話可以告知嗎?

王城氣度 提到...

參觀資訊請參考下列網址
http://mttwn.mtwww.mt.au.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1

王城氣度 提到...

如欲拍照必須先徵得館長同意,建議您先打電話到台文資料館詢問。
06-5703100 轉 616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