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日 星期五

追風逐日、追逐健康的時尚運動-自行車系列(四之二)-二手自行車店及修理站


成大校區管制汽、機車, 腳踏車遂成學生「趕場」的代步工具。



知名品牌的自行車,便宜的至少也要二、三千元,較高檔的,動輒六千元起跳,數萬元的也屢見不鮮。但如果你沒太多預算,而且只是短程代步之用,二手車是可考慮的選擇。

成功大學校區幅員遼闊,自行車是學生往返課堂、宿舍間的最佳選擇,而且附近又有台南一中、長榮中學、女中及光華女中,所以成大附近可能是台南二手自行車店最集中的地區,勝利路上有兩家、育樂街上一家,而隸屬於成大員工消費合作下,就有三家二手車店,分別位於勝利、光復、自強校區(以下簡稱勝利店…..)。

「勝利店」

位於成大勝利校區圖書館旁棚子下的是「勝利店」,第二代掌門蔡佳成說,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應該就是勝利店;位於光復校區(後火車站對面)男生宿舍後的「光復店」是專為男生宿舍而設的,負責人據說原是「勝利店」的學徒,以修車為主,規模小;「自強店」(長榮路、大學路交口,統一超商斜對面)歷史最短,負責人為原成大校工退休後開的,規模也小。

接下店務四年多的蔡佳成說,自他父親接掌勝利店至今,已將近四十年了,近年因父親耳朵不好,才由他打車店內外一切事務。



勝利店以修車為主要業務, 地上堆滿廢棄的齒輪及鍊條。


舊車拖進來後須徹底清洗及整理, 以保持良好車況及賣相。


學生是勝利店的衣食父母, 每部車要好好整理, 免得遭「打槍」。


位於長榮路及大學路口的成大「自強」修車站。


店中二手自行車售價要視車況而定,大約在八百五十元左右,也有五百元的。因為早年和成大簽約時,校方就要求售價要比外面的商家低,蔡佳成估計,大約是外面車店的八折。店中也賣些新車,他說,現在幾乎沒有純粹的二手自行車店了,因為現在的人大都屬「外貌協會」- 習慣以貌取「車」,就有家長帶學生來買車,學生卻嫌二手車賣相不佳而不想買,所以不管校內外的車店,都要「新舊雙修」。

二手車的來源大多來自廢鐵廠,蔡佳成說,因為父子兩在自行車領域已四十年了,和大部份廢鐵廠較熟,所以車子的來源較一般的車店充沛。他所抱持的原則是:「不向成大的學生購車,也不收購校園內的報廢車」。大概是怕精明的學生知道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至於校園中許多報廢車,都由環保局拖走。

一部舊車拖進來後,清洗、整理零件、噴漆,大約要花上半天的工夫,因為學生重外觀, 而且非常挑剔,一有不如意便上網「昭告天下」,據說校外某車行就因和學生發生糾紛,而遭成大學生大加撻伐使生意一落千丈。有鑑於此,蔡佳成時時都得戰戰兢兢,畢竟勝利店隸屬於成大,得罪了衣食父母影響生意不說,恐怕連經營權都會有問題。

勝利店的主要業務是修車,因為學生手頭較緊,車子壞了,能修就修,最常見的是補胎及換剎車線。校外人士來買車的,大多是畢業校友,大概是身處校園中,知名度較不響亮。勝利店不因買車人是校外人士而大小眼,畢竟以客為尊、童叟無欺才是做生意的正道!

「光復店及自強店」

後火車站對面、成大光復校區的男生宿舍旁、大樹下的涼棚,就是簡陋的「光復店」。負責人李先生說,以前後火車站前是一整排的自行車,現在幾乎全被摩托車取代了,大概是因為現在的小孩較「好命」,出門有機車甚至汽車代步。因為校園對汽、機車管制較嚴,才使得自行車成為校園內的主流交通工具,出了校門,拉風、快速、省力的機車才是學生心中得最愛。 光復店已不再經營二手車的買賣,李先生說,現在是修修車賺些「老人工」(指老人賺些微薄的工資)而已,遇到寒暑假淡季,就在涼棚下休息、擺擺龍門陣,言談中充滿了些許的無奈。



二手車價格比新車便宜許多, 是手頭拮据學生的最佳選擇。


「自強店」位於長榮路、大學路交口,統一超商斜對面自強校區、長榮路上小門的入口處。 沒有店面,負責人蘇先生開著貨車,裝滿修車工具及零件,開張做生意了。

蘇先生原是成大校工,退休後經營自強店已兩年,他說,近年來產業外移,謀生不易,加上年紀也大了,只好在成大校園中修車及賣二手車,勉強餬口。因考量學生的經濟情況,自強店修車的工資比校外略低,以補內胎為例,三十到四十元,低於校外的五十元,蘇先生說,有些節儉的學生,一條內胎補了十幾次還捨不得換新的。

自強店也賣二手車,蘇先生說,除非是名牌的自行車,一般的自行車放在路邊,恐怕也沒人偷,所以他的二手車只是「俗俗的賣」,只期望擺脫不景氣「度小月」罷了!

「孔明車小辭典」

自行車的說法很多種,台南人較不熟的是台北人常說的「孔明車」,這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根據陳靖如的說法,蜀漢諸葛亮(孔明)伐魏,因蜀地崎嶇,交通不便,便發明兩種運糧的交通工具,分別是木牛和流馬,便是今日腳踏車的前身。

公視則認為,孔明的座車為二輪的馬車,腳踏車也是二輪,故名「孔明車」。

這兩種說法都有點牽強,網路上穿鑿附會的說法更是俯拾皆是。更有些台北人說,他們的腳踏車唸法是「孔文車」而非「孔明車」,是不是音太近所造成的誤會?可能是永遠的懸案了。 至於自行車真正的起源,不單是我們,外國人也有許多不同的「傳說」,網路上一查,真是罄竹難書、百家爭鳴,但可肯定的一點是,他們可能會說,自行車關「孔明」(kong Ming)什麼事?

根據網路資料,公元一八一七年,德國人Baron von Drais發明了一種可調整方向的車叫Draisienne。它幾乎全是木造的,沒有腳踏板,騎者必須藉著以腳蹬地的力量才能讓車子前進。當時它的時速最快約十五公里,但從一八三零年起,使用這種車子的人越來越少,一八四二年,它開始使用實心的橡皮輪胎。

一八三九年,蘇格蘭鐵匠Kirrkpatrick MacMillan發明了兩輪的自行車,這是第一部不須以腳蹬地就可騎的自行車,一九四六年,他的家鄉還舉辦MacMillan發明自行車百年慶(因二次世界大戰延後七年)。

然而,這些說法近年來都飽受質疑,所以,你認為那種說法較正確呢?



腳踏車在北部又稱「孔明車」,說法眾說紛紜,但和三國時的諸葛孔明都有關係。






文‧圖/杜崎拓

1 則留言:

NYC 提到...

今天去買一台 居然要1200元 XD 馬上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