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來自曾文溪源頭溪谷的聲音

看景入畫,師法自然,創意為先



曾文溪源頭溪谷的聲音(局部)



一個畫家不是只坐在畫桌上埋頭畫畫,這只能成就畫紙上的圖樣而已。畫家必須走進自然,從大地自然中追尋創作的泉源。西洋畫家的作品呈現是一點透視,也就是在一個景點上作畫;中國畫畫家通常是在整個景點中遊走,將每個景點看記腦中,從近而遠,從遠而空,從下而上,從上再觀遠,運用多點透視法呈現,遊看景觀後,回來經過思考,決定將景物用如何規式、如何筆法、如何韻味,在畫面上表現。畫面的呈現不只是描其形,更必須傳其氣,畫作要「氣韻生動」,觀賞者才能從其畫面中接收到畫家所要表現的思緒,這就是所謂的「移情作用」。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藉畫家的歷練表現出大自然之張力。



溪泉系列


溪泉系列



曾文溪之源頭──曾文水庫及整條曾文溪的起源點,源自阿里山山脈之萬歲山山麓,二千六百公尺高,向西流往嘉義縣,經台南縣十餘個鄉鎮,自七股出海,其豐富的水利資源,涵養著嘉南平原農、漁業,造福廣大的人民生計。溪水流至阿里山石卓以下區段,溪谷中蒼巖屹立,落石經溪水沖澈,奇岩怪石橫陳溪流之上。南台灣的豔陽從濃蔭間穿射而下,從清澈的溪水中反射至石壁間,造成奇異不同的色彩。畫家用水墨濃暗多層的墨色,表現出岩石山壁中的厚實感,用筆擦出其表面時間的痕跡,以濃淡疏密的墨痕層層相疊,表現大自然造成的神工奇景。大自然已經幫你安排好自然構圖,你只是將它整理出頭緒來,將時間的刻痕表現出來而已。「曾文溪巖流」以水墨表現,整片山巖側立其旁,中間畫面置以奇岩怪石陳立溪面上,主焦點──流水由後遠方直衝而來,造成一雄偉山壁溪水激石畫面。

「曾文溪源頭溪谷的聲音」就以激流直奔而下,山壁側立而右,主畫面以如大塊石桌似的奇石橫陳左面;山壁間流出的激水穿岩而出,強而有力的水勢透過筆墨使勁穿透紙背,潑灑而出,使觀賞者接受到畫家勁力的表現意念。其畫面中亂石橫陳其上,緊密合之,背景以蒼巖群立遠處,遠處淡面處理,加重近墨的厚實感,使濃淡遠近及空間感躍然紙上。

另有以油彩處理的溪石岩壁,補水墨色彩光影的不足。以油彩加重岩石的厚重層次感,以畫之刀痕加強水的張力,更以色彩表現出多樣彩度的水光,畫家可以以不同的墨色油彩,來表現多元化的感覺,但其表現的意念是一樣的,更能加強欣賞者多一份感受。



曾文溪源頭溪谷的聲音(局部)







文‧圖/顏聖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