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書法專輯:漏窗藝想-書法五四三

水滴和墨的邂逅,在紙上纏綿千年,
計白當黑抑或計黑當白,潤漫濡染,
藉由毫尖在述說一個怎樣的曠古情緣……。



于右任提倡標準草書,願與事違,無損草聖令名,字字皆耐經品評。


大約公元前3000年蘇美人發明的書寫符號用於農牧業記帳,隨著時間推移,象形文字不再只是代表它們所圖示的原始對象,而開始從上下文衍生更廣的義涵。

Calligraphia一詞,源自希臘文的Kalligraphia,即由Kalli,美的,和graphia,書寫組成,意即優美的書寫;有一些文字,像希伯來文、阿拉伯文,其書寫結構本來就相當接近圖畫,十分適於書法藝術表現。



二十世紀的阿拉伯文書法,翻攝自/文字與書寫第171頁,時報出版社


漢文字起源於象形文字,千百年來一貫維持的一字一義,可以獨立存在的特性,多字安排組合則像是圖像詩,相較於其他文化的書寫技藝,處於哲學和造型藝術之間的漢文書法,比哲學更具體,更帶生活氣息;比繪畫雕塑更抽象、空靈,書法家運筆自如的手、臂肘或輕倚書案或懸浮空中遊動,身心協調合一的畫寫過程,與筆墨在紙上揮灑形成的圖像,若相應合,這一切構成了漢文書法的獨特面向,引人沈浸其中不能自己。

漢文字的創制與演化獨立於方言變化之外,雖則有篆、隸、草、楷、行等字體變化,其字形基調長久保持不變,加以很多字累積了多重的含意,文字的使用、書寫成為傳統社會個人地位、階級的表徵,經過歷代文人長期、全面的投入浸淫、創新累積,漢字書寫已成為儲存漢華文化心智遺產無法忽略的一個寶藏。

「論書絕句百首」作者啟功在自序中謂「有清書家論書,每從石刻立說,豈必經斧斤氊蠟,始能傳棐几練裙之妙……,此積疑之初釋也……,」清朝碑碣金石之學盛行,的確相對壓抑了帖學的弘揚,歷代書蹟以木刻、石刻轉搨流傳,精到存真者固然不少,失真失韻者亦多。自從攝影印刷普及,歷代書蹟精印發行,幾乎人人可得,木刻、石刻拓本甚或號稱次真蹟一等的雙鉤填墨與之相較,精粗立判,除了文獻價值,就學習觀摩而言,與初刊當時,已不可同日而語。

優良刻工難求,台南府城曾有書家因刻工過劣,所書碑文原韻盡失,因此要求磨除書者名姓情事發生。台市中英才路國家美術館之園區碑林廣場於1994年完工落成,以台灣先賢、書壇元老耆宿五十人手澤墨蹟精工鐫刻立碑,刻工精良,石質亦佳,各人書風展露無遺,值得此道中人往觀細賞。

梁任公論中國書法:「……外國人寫字亦有好壞的區別,但是以寫字作為美術看待,可以說絕對沒有,……用毛筆可以講美術,用鋼筆鉛筆祇能講便利。」此說不免武斷,今日生活步調迅速急切,文字書寫求其流利敏捷,鋼筆書法誠為實用。來台參加亞洲影展因班機失事殞命的香港影劇才子王植波先生(1925~1964),演、編、導,作詞俱佳,且寫得一手好字,金庸創報時即央其手書明報二字,至今沿用未曾更易,王君兼銳意精研鋼筆書法,見地成就尤其獨出,以西洋蘸墨水寫字的G字筆尖或波羅筆尖書寫,除字大受限,依用力輕重控制筆畫,粗細韻緻,幾與毛筆所書無異。1954年香港大公書局出版王植波鋼筆字帖行世,內容水準堪稱鋼筆書法罕見佳作。



被倒置的十八世紀日本書作,大部份西方人終究與漢文字之線條筆順有隔。翻攝自/Art of our Century第332頁


日本辻本翔鶴書作,翻攝自/第十九回日展作品集第216頁


于右任先生於1931年開始提倡標準草書,其立意原為「廣草書於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1942年臨標準草書自敘云:「……文字改良雖為節省時間一事,然以其使用之廣,總吾全民將來無窮之日月計之豈細故哉……」,草書為漢文字最自由之書體,古人用以赴急應速,居延漢簡出土、章草出現先於楷書,事實可徵,惟自由過度,入於飄忽迷茫不可知解,先生因此號召同志成立標準草書社,原擬以章草為本,惟書蹟字例過少,改以慎選列代今草書蹟集成草聖千字文,其選字標準以「起筆不停滯、落筆不作勢,純任自然,自迅速、自輕快、自美麗」為要,于先生親躬力行,逐字琢磨,戮力體現其對標準草書之美的追求,終成就一代草聖令名。于先生有生之年不及經歷現今電腦輸入之簡易稱便,時移世更,自敘中所謂「深恐理得而用違」之虞,不幸言中,誠造化弄人!

標準草書以今草為本,于先生書法之美,在於通篇之內,字字皆經得起獨立抽出品論筆畫間架。于先生長監察院多年,院舍門房遠離洗手間,臨寒冬,值夜人員每多不願繞行遠路,廊下就近方便小解,日久騷味難當,先生便紙書「不可隨處小便」張貼,旋即不見蹤影,原來心思敏捷者見獵心喜隨即揭下,切開重組裝裱完成,他日擕來請于院長補落上下款,儼然座右銘「不可小處隨便」!其若為綿延草書,當無此可能。

漢字這種豐富、獨特的表意文字系統,其在視覺呈現的諸多可能,配合特殊的寫書工具,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羅蘭巴特於「符號的王國」的一段文字:「……書寫工具在紙上滑行,留下的痕跡不容改變,彷彿刻在紙上……筆墨在敞開的紙面揮灑,絲毫不覺墨跡的擴散,也不理會墨漬是否浸透紙背,……至於毛筆,恰如靈活的手指,在紙上揮灑自如,勾提撇捺、曲折跳躍--猶如靈巧的手的延伸,在空際創造符號、無礙無垠」,對漢字書寫的獨特魅力可以說是相當生動的描述。



日本路旁尋常詩碑,書法刻工、裝置俱佳,可堪此間借鏡。


東方書法對西方現代藝術思潮的演變自然也產生一定的影響,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如Mark Tobey(1890~1976)、Franz Kline(1910~1962),其作品或細線竄躍,或排筆急刷,漢字書寫的筆韻墨趣隱約浮現。1989年出版,Jean Louis Ferrier主編的Art of our Century (Prentice Hall Press),p332被倒置的18世紀的日本書法,凸顯對書寫筆順欠缺觀察或思考,其實台北市立美術館印行的海外華人藝術家聯展作品集將趙無極的畫作倒置,台北市華國大飯店6樓各房吊掛的松幹橫枝複製水墨畫,裝裱時就倒置了!與其事者,從編、審、印刷、裝裱、吊掛,到有機會眼接目視者,行內人不專業、行外人無常識或視而不見,大概是問題的最大癥結吧!

書法藝術可以無所不在,只可惜,其應用在此間被輕忽了,現今已難得一見各展風情、舞鳳飛龍的毛筆書法店招,府城號稱文化首都,公園、名勝、古街所見碑刻、店招,卻是盡多缺乏個性的電腦字型!其實配合電腦科技,各種尺幅的圖像輸出極為方便,不同風格的書法表現,經由影像處理,應用、裝置於不同的場景,其可能造成的視覺騷動,其實大有開拓空間。

孩提時期學習寫毛筆字的經驗,對不少人而言,不說痛苦,至少談不上快樂歡喜,家長、老師要子弟、弟子寫好字,卻絕少聞問你對書法是否真有興趣,或者有興趣的是什麼樣的字體、風格,就派給你一本或顏或柳的碑帖當範本,嚴重的還加上「心正筆正」之類的警語,把寫毛筆字視為修鍊心性、得道前的必修功課,不幸學得較不像樣的,得丙得丁的批等,可能見毛筆如千斤重,從此與書法絕緣!

如果書法是值得每一個人去接近、終身可以受用的美事,不論你現今是孩童、成人,找些厚薄、吸墨或較不吸墨不同的紙張,就放膽抓來軟毫硬毫毛筆,輕重緩急、乾筆溼筆,試試筆尖刷過紙面的感覺和曲的直的線條的效果,經歷這第一堂課,毛筆不再會是那麼沉重,接著從歷代著名書蹟找出三、四本能入眼者,開始讀帖,讀到心動時自然手摩不遲,祝福你,你已真正出發,踏上書法豐富美妙的道路……。



諸藝同源,雲門舞集狂草舞者流動的肢體宛若書法線條。圖片來源/中央社







文‧圖/邱仲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