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成大博物館元年





走進成博館的時光隧道
一室一風景 一景一記憶
門裡門外 昔今交錯
跨越一扇門 飽覽一頁史
穿越時空 神遊其中





---------------------------------




走入蘇雪林教授的書房

蘇雪林 生於民前十五年,卒於民國八十八年
原名梅,以字行,安徽太平縣人
1921年赴法,就讀中法學院,主修藝術,後改修語文。
1925年返國結婚教書寫作。
1949年赴港,旋赴法,研究西亞神話。
1952年至台灣任教於省立師範學院(今臺灣師範大學前身)。
1956年應聘至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
1973年退休,持續讀書寫作。
1999年逝世,文藝創作與學術研究時間長達七十年以上。


‧中國近代文學史第一代女作家。
‧著作等身,包括《綠天》、《屠龍集》、《棘心》、《文壇話舊》、《我的生活》、《鳩羅那的眼睛》、《屈賦新探》等等。
‧熱愛藝術,從未停止書畫練習,文建會與台南妙心寺聯合為其出版《蘇雪林山水》畫冊。
‧在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及學術研究皆有極高表現,先後榮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中央日報成就獎等獎項。

《以上資料來源:成功大學博物館》




十一月的微涼早晨,因太陽露臉而變得暖洋洋,開車沿著大學路穿過鐫刻著「窮理致知」的白色方柱紀念大門後,徐徐轉入成功大學成功校區,來到今日即將造訪的南台灣首座大學博物館──成功大學博物館(以下簡稱成博館)。開幕時披掛身上的《成大博物館元年》字樣依舊,火樣的大紅充盈著喜氣,但質樸而雅緻的建築在它的映襯下愈顯得嬌羞而含蓄,館內陳設一如外表般素雅,讓人增添幾分親切好感。


八年醖釀 夢想起飛
位居府城的成功大學,從日治時代就已創校,當時名為「日本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隨著政策局勢的更迭變化,該校幾經更名,1971年改為「國立成功大學」後不再異動,並逐漸擺脫舊時偏重理工的教育政策,朝向人文、科技發展並重的綜合大學邁進。熱愛音樂的成大校長賴明詔對於成博館的開幕感到十分喜悅,他認為:「人類在追逐現代科技競賽當中,也應保存發揚固有的歷史文化,如今成博館的正式啟用,亦代表成大要為台灣歷史文化貢獻的心意。」



賴校長強調人文與科技並重,成博館啟用宣誓意味濃厚。


顏館長將鼓勵各系所進行收藏、研究與展示,累積豐富資產。


談到成立博物館的源起,館長顏鴻森回憶說:「為提升校內藝文風氣,成大早在八十八年就曾經舉辦校園雕塑展,期間邀集多位名家作品參與展出,整個校園彷彿一座戶外美術館,文藝味兒十分濃厚。」他繼續說:「同年因收藏家許伯夷先生割愛,捐贈大批歷史文物,更奠定成博館立館之基石,成大為此成立博物館籌設小組,進行策展。」之後再結合蘇雪林教授相關文物與文學史料,生命科學系各項豐富動物標本,地球科學系珍貴礦石教材及工學院早期科學儀器、古機械物件等,逐步建構出完整而具規模的大學博物館脈絡,最後搭乘「頂尖大學五年五百億計畫」列車,加速博物館的夢想成行起飛。



位於校史室內的舊校長室創建至今維持大致原貌。


舊樓新生 開幕四展
館舍的落腳處,選擇在該校歷史最悠久、蘊含人文傳統之建築──日治時代行政大樓。1933年興建的本館(即博物館現址),陪著成大成長茁壯,就像母親般地靜默守護在旁,七十餘年如一日,不僅見證了成大的過去、現在,也將陪他迎向未來。建築外觀簡約質樸,沒有任何過於繁複的建築語彙,為強化當時行政中心的意象,設計上採傳統對稱處理,高度由中央向兩側依次遞減,中央兩層樓,兩側各一層,直至1977年兩側一層部份增建為兩層樓高,並加建兩座副樓梯於原外廊處,原本位於二樓東側的校長室從創建至今維持大致原貌,如今規劃為博物館內的校史室。

為慶祝開幕,成博館一口氣推出四個主題展,包括「理性的刻度──成大人二三事」,藉由早期的校長室原貌呈現,搭配不同媒材的歷史資料述說成大歷史的演變;「世代傳動—成大古早手動機構模型展」,展品以該校建校之初由日本進口的一批珍貴的機構教學模型為主,這些模型展現台灣古早機構教學模型之美;「走入蘇雪林教授書房」特展,藉由已故國寶級文學大師蘇雪林的老照片、肖像畫、手稿、書信手札、著作及隨身書房用具等展品,見證蘇雪林教授的風采及智慧;最後「常民之美」展,展出常民生活器物五百餘件,以台灣本地生產的食用陶瓷用品為大宗,可看出台灣社會食的藝術。此外還有生活木雕、窯爐、馬車、壁堵等器物的展出,內容多樣。



台灣早期社會食的文化。


早期使用於戰時的車輛。


收藏研究 全校動員
身兼機械系教授的顏館長就是一個收藏家,憑著對機械的一股熱愛,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著手調查並研究散落於全台各地的古董機構教學模型,他開心地說:「現在館內展出的這一批古早機構教學模型可以堪稱是全世界獨一無二,即使是日本製造商『島津製作所』內,也只剩下圖片流傳,而沒有相關實體模型保留下來。」足見這項收藏與研究實屬珍貴,不僅是很好的教具,更是一項難得資產。

賴校長亦表示,創校至今已逾半世紀的成大,校園內的列級古蹟及歷史文物相當地多,再加上豐沛的自然生態,他認為,學校本身其實就是一座精彩而自然的博物館,如今成博館的誕生,更宣誓成大推動人文藝術教育的決心。顏館長則說:「未來成博館將扮演一個推手、輔助的角色,整合校內資源,鼓勵各系所進行收藏、研究、展示,並成立系所內的實體化與數位化博物館,如此才能累積豐碩的相關資產。」酒是愈陳愈香,成大博物館也會因為大家的努力而「愈陳愈香」。



世代傳動展一隅。


特別訂作的大型齒輪提供民眾現場操作。


學生志工 另類教育
故事再有趣、豐富,如果少了一個會說故事的人,就無法彰顯特色;反之,故事再平淡、難懂,只要有個會說故事的人,就可以吸引聽眾。博物館的導覽人員就是扮演說故事人的角色,他們必須用參觀者聽的懂的語言把故事說的精彩、適當、有趣,才能夠將展覽所要傳達的意念正確輸出。誠如顏館長所說:「導覽人員除了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更要有與觀眾互動的能力。」

目前成博館內的志工約有七、八十人,絶大多數是成大退休教職員工或校友,對於大家的熱心付出,顏館長銘感在心。未來他亦計畫與各系所洽談,鼓勵學生直接參與導覽志工的服務,他強調:「學生加入導覽志工工作,學習成長,這就是大學博物館的一大特色。」學生必須親身嘗試,才知箇中巧妙,而這樣的經驗是無法端靠課堂傳授。他又以國外為例,許多知名博物館的導覽志工都是具有相當社經地位的夫人,她們皆以當博物館志工為榮,他亦期盼未來所有學生能夠「以當成博館的志工為榮」。



參觀民眾專心聆聽導覽人員的精彩解說。


每天都有不少民眾、團體入館參觀。


走向國際 躍登世界
賴校長認為要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施行全人教育,除了專業知識外,還要人文教育並重,所以博物館之設立,代表學校走入多元發展的標竿,不僅提升師生人文素養,更成為民眾文化交流的平台。成博館開館至今,參觀者眾,顏館長提到:「有一位母親連續三天,每天都帶著孩子來館參觀。」看到成博館對於學校、社區產生正面且良善的教育與休憩功能,他們深感欣慰,而無形中亦提升學生與社區居民的人文素養,拉近一般大眾與博物館的距離,他們亦樂見其成。

甫上任的顏館長已擘劃出成博館的未來藍圖,他說:「預計兩年內先將博物館的雛型架構齊全,包括一切相關文宣、網站資料及導覽志工等,即使麻雀雖小亦要五臟俱全;之後,計畫在兩到五年的時間,讓成博館獲得國際認同;最後,在五到十年內,讓成功大學的博物館成為世界知名的大學博物館。」相信根基紮得穩,就能開枝散葉、吐露芬芳,成博館要走向國際認同與世界知名之日是指日可待的。





開幕特展
‧走入蘇雪林教授的書房
‧世代傳動──成大古早手動機構模型展
‧理性的刻度──成大人二三事

常設主題展
‧常民之美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10:00 ~ 17:00





採訪‧攝影/周曉君、陳畀
整理/周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