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日 星期五

波瀾照古今,台南運河八十



詩/莊年
夕照城邊催渡急
晚烟風裡裹帆齊
水寒弄影光搖月
潮長移舟浪拍隄




運河全景  攝影/陳慧美


--

歷史,在河口汩汩欲動
文/游慧香(台南運河80專輯策畫人)

台南人,你多久沒到運河邊走走了?找找鷸、鴴奔跑覓食的身影,看看夜色下的河堤。

今年歡渡八十的台南運河,由日本人於大正十五年(1926)開鑿完工後,本為連接安平港與台南市區的首要運輸樞紐,既是城市交通要道,也是開發安平港的先聲。

其實,翻開台灣文獻,條條運河通府城,人工開鑿的河道分佈涵蓋府城五條港、安平、鯤身、四草、鹿耳門、土城,相當於現今台南市的中西區、南區、北區、安平區、安南區,全長逾20公里,幾乎與海岸線總長相符。

過去,河是港,是家園,是生活,是交通,是經濟,造就了一府的榮光;現在,這些河不見了,這城市的榮光也隨之黯淡;僅餘這條日人開通的新運河──台南運河,陪著府城人走過了八十個寒暑。

八十個寒暑,近三萬個日子裡,最教人著迷的故事,還是要數台灣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運河殉情記》,編織多少的美麗與哀愁;還有隨著運河興衰的造船業、捕魚業……,這些過往無可取代的史料,都是獨屬於府城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這條全台唯一的內陸運河,不就是水與人類文明最好的見證嗎?除了綠化、散散步,傾力串綴這條翡翠項鍊、提昇經濟觀光價值之外,運河當然不只是台南的都市景觀,如何用新舊交替的設施見證歷史?如何兼具歷史教育?讓孩子摸摸砌石、摸摸生鏽的煉鐵,走一段運河邊的復舊鐵道,聽聽碰碰船的碰碰聲,這才是我們的歷史。

運河的水還在流,流的不只是水,還有我們的歷史。

遠眺著這條城市的新運河,她到底要流向何方?處在這城市存亡的渡口,她準備航向那裡?

我們期待一條無障礙的河流,與她共舞。



安平到億載金城之間的渡筏
攝影/林金河圖片提供/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台南人百年老照片資料庫



安平渡筏 攝影/林金河
圖片提供/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台南人百年老照片資料庫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