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日 星期三

五條港專輯:歲月,雕鑿五條港--五條港發展協會的經營

五條港歷史沿革
昔日「台江內海」是府城與中國大陸廈門貿易船隻必經之地,1823年(道光三年)一場大風雨,曾文溪改道南流入台江,河水沖刷大量泥沙淤積,「台江內海」陸浮成地,貿易運輸船隻航行困難。當時府城大貿易組織「三郊」斥資疏鑿開闢新生地面的港汊而成五條運輸港道,此即府城「五條港」;自北而南分別為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安海港。道光、咸豐年間為發展的全盛期,扮演著府城與大陸貿易的重要據點的歷史角色。


五條港發展協會之成立
但自清末起,港口貿易的重要角色不再,地區發展即逐漸被邊緣化至今,加上海安路地下街不當開發造成的十年重創,致使居民對地區發展的未來難有期待。1998年開始由地區居民、團體與學者,協助五條港核心區域所在的北勢街(今神農街)進行社區環境營造,開啟了五條港歷史區域的再造工作。

有感於五條港歷史區域範圍廣闊,要照顧區域發展的整體性時,除北勢街的「社區據點式的營造方式」外,應有「地區組織」進行區域資源整合,以建立區域的整體發展共識,並協助各社區據點於進行社區營造時所需的支援。



咱來做16歲活動成員於看西街教會前合影


日本關西太鼓團受邀演出


於是,由北勢街歷史環境再造小組、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看西街教會、台南市YMCA、成功大學五條港發展工作群等團體,一起開始以「五條港發展協會籌備會」的組織形式,藉著「五條港做十六歲」等活動的實際操作,邀請更多在地團體如協進國小,金城國中及寺廟西羅殿、水仙宮、海安宮、景福祠、崇福宮、金華府等加入,摸索建構對五條港地區發展有幫助的「地區組織」。

參與團體於活動後並持續每月一次以「地區發展協會」的形式交流,之後並爭取文建會「社區營造心點子」、「地方文化館」計畫等公部門資源,於計劃執行的參與中,讓籌備會組織運作逐漸成熟。而於近兩年的運作後,於2003年5月正式成立「五條港發展協會」。後又有光華女中,大涼里工作站,神興宮,媽祖樓,集福宮等團體的踴躍參加。

「五條港發展協會」是「團體」結合的組織,而大部分的「團體」的負責人均與五條港有深厚的關係,成員亦涵蓋了公部門、學術界與民間團體,尤其有教會與寺廟參加,打破宗教界線。希望藉此組織可以扮演五條港的「社區營造中心」的角色,以持續經營五條港歷史區域。



慶祝兌悅門170歲生日


五條港地方文化館簡介
為擴大五條港再造的面向,當地人士於2004年一口氣成立了五個地方文化館,這種雄心與抱負在台灣社區營造工作尚屬少見。一方面希望在文化向度上,保存五條港地方文化,並認真面對現代社會的新議題,促成新生活文化內涵的再生,並藉地方文化館的運作「跳脫以硬體改造為主的舊市區更新的思考,摸索兼顧新舊軟硬體發展的歷史區域再生的可能」。

這五個地方文化館是由呈現五條港地區文化內涵的五個據點(中心)結合而成,五條港發展協會居中扮演協調角色,藉地方文化館的營造,希望達到下列五項目標:
呈現五條港生活文化特質,包含歷史沿革、傳統小吃、同姓宗族連帶與信仰中心、傳統產業、傳統生活型態、民俗活動與現代議題(環保、健康、休閒、照護、教育)的生活文化特色。

促進五條港生活文化再生促進新生活文化內涵與融入新生活智慧的民俗活動的形成,以推動生活文化的再生。每年並舉辦社區音樂會、咱來做十六歲、蘭亭脩契活動等。
充實五條港地區生活環境的軟體內涵建立地區學習、休閒、照護機制,充實該區的軟體環境內涵。

推動五條港生活文化產業藉傳統產業整合當地團體專長,開發新的生活文化產業。並做傳統產業之調查、座談、出版、以促進傳統產業之再生,結合西門商圈,中正商圈及保安商圈,以促進經濟之未來發展。

推廣與促進民眾參與舉辦培訓、導覽等相關活動以帶動居民參與,讓更多人了解當地文化及參與再生工作,並籌組合唱團。



舉辦五條港論壇研討會



五個地方文化館如下:
五條港歷史資訊中心(位於神農街72號)
經營團隊:北勢街歷史環境再造小組。
工作內容:
1.舉辦咱來做十六歲活動。
2.歷史資料蒐整及E化網站維護。
3.老街話劇活動及研討會。
4.導覽簡介及培訓。


五條港生活文化中心(位於台南市康樂街181號)
經營團隊: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
工作內容:
1.舉辦生活文化相關課程。
2.倡導台灣傳統飲食文化。
3.家庭文化重建工作。


五條港傳統藝文中心(位於台南市海安路二段79巷32號)
經營團隊:台灣臨濮堂施氏宗祠管理委員會。
工作內容:
1.府城傳統文化傳授與推廣。
2.傳統節慶活動及聯誼。
3.五條港脩契活動。

五條港健康文化中心(位於台南市民生路二段200號)
經營團隊:台南YMCA
工作內容:
1.五條港健康文化之旅及活動營。
2.社區活動及體適能推展。
3.水文化及水中運動推展。

五條港學習交流中心(位於台南市和平街33號)
經營單位:看西街教會。
工作內容:
1.社區營造的居民學習,成立社區大學。
2.發行五條港通訊,強化社區訊息。
3.籌組社區合唱團。


鄉土文化館及運河聯盟之成立
2005年為強化鄉土教育,特與協進國小合作,成立鄉土文化教育館,以教育學童認識五條港文化,並希望日後能推展至各國民小學,做為鄉土文化教育參考;且為加強催生文化園區之營造,並與台南市永續校園運河聯盟結合,邀請新南國小、立人國小、西門國小、協進國小、億載國小、金城國中、安平國中加入陣容,並於2006年十月至十一月,配合運河八十週年紀念,舉辦寫生比賽及各種民俗藝術表演活動。


結語
五條港發展協會自2001年正式籌備開始,迄今已有五年,五年間這麼多的團體無怨無悔的付出,出錢出力,只為了協助五條港區之文化再生。我們深深感謝這些團體熱心參與及奉獻,希望透過這些社區營造的努力,使五條港歷史區域文化得以重生,並建構完成五條港文化園區之美夢。







文/黃德成(五條港發展協會理事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