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日 星期三

觀星望斗--南瀛天文教育館開發案採訪記

南台灣最大的天文教育園區即將開幕啟用了,
12月2日全台灣平地第一大口徑的天文觀測望遠鏡將現身
位於台南縣大內鄉二重溪的「南瀛天文教育園區」。
月球表面、木星雲系及土星光環等將近在眼前




小朋友專注地使用天文望遠鏡學習觀察天文現象(大內國中林志秋老師提供)


天文學是最古老的學問之一,時至今日,已發展成一門嚴謹的科學。自然科學之教學與研究,如果缺乏天文領域,將不夠完整,同時,天文學不僅是科學界與社會大眾溝通之良好橋樑,在推動人文與科技之對話也是最自然之管道。台南縣政府為擴大推廣天文科學教育,提供民眾教育及娛樂之場所,並輔助學校紮實地球科學知識,與國際天文學術機構保持密切聯繫,啟迪新知,於大內鄉二重溪公山,由天文教育及基地環境塑造雙向切入,籌設規劃創造一個兼具教育意義與休閒娛樂的「南瀛天文教育園區」。

本園區基地位於台南縣大內鄉之山坡地,土地位於大內鄉二重溪段,由大內鄉北天宮無償提供給台南縣政府使用。承辦本開發案的縣府教育局林義順課長表示,當初爭取成為天文教育園區的地點相當多,最後由大內鄉二重溪段雀屏中選成為「星星的故鄉」。大內鄉二重溪段的入選,主要在於該地點位於曾文溪流域溪流轉彎處,光害少而且眺望視野極為遼闊,非常有利觀星;交通上近南二高及84線東西向快速道路,尚稱便利,且地處台南縣內中心位置,有利縣內區域發展平衡;此外,該基地面積達12公頃,全是由當地信仰中心北天宮無償提供使用,替本案的開發省下一筆不小的經費。附帶一提的是,選址時北天宮曾請示該廟主祀神明北極玄天上帝,經擲筊獲神明同意後,廟方主動無償提供土地供台南縣府使用,希望該園區的成立,能為地方帶來繁榮,地方的熱心與殷殷期盼,可見一斑。



9公尺天文觀測圓頂(攝影/陳宏田)


歷經4年,95年12月終將完工啟用,大台南地區將有一處觀星望斗的好去處



園區入口標示(攝影/陳宏田)


南瀛天文教育園區位置圖(台南縣天文協會提供)

自91年11月提出規劃案,同年12月提出會勘結果報告,94年1月進行第一期工程:天文觀測區建築工程興建,主要施作天文觀測館工程、天文觀測圓頂工程、水土保持工程。94年8月進行第二期工程:天文觀測區展示規劃暨週邊環境改善工程興建,主要施作入口意象鋼構天橋、觀星平台、景觀步道、天文觀測館室內裝修,工程即將完工。完成後,一、二期工程建築面積有686平方公尺(約208坪),總樓地板面積有1183平方公尺(約358坪),預計於12月2日落成啟用。工程施作,由於基地位居山坡地保育區,須突破水土保持計畫及環境影響評估等繁雜之行政審核程序,始能將林業用地變更編定為特定事業用地,供園區興建使用,極具困難度及挑戰性;為顧及園區施工之整體性,建築物與水保設施採同時施工進行,由教育局、工務局、建築師、水保技師等透過每二週定期召開工程進度協調會議,通力合作,適時解決施工障礙及困境,確保施工品質。

整個天文教育館在12月落成啟用後,相關館室及設施即將對外開放,包括天文觀測館、天文觀測圓頂、入口意象天橋、觀星平台、景觀步道等,屆時全台灣平地第一大口徑76cm天文觀測望遠鏡及直徑9公尺、全台最大的天文觀測圓頂即將現身南台灣。76cm天文觀測望遠鏡,不僅集光力強,倍率亦高達1,520倍,其擁有40萬畫素高解像力動態錄影功能,可隨時掌握天象瞬間變化;同時具有150萬畫素天文專用靜態數位攝影,用來記錄壯觀的天體影像,喜好天文觀測的朋友將可清楚看到月球表面、木星雲系及土星光環等。喜好天文觀測的朋友,歡迎一同前來探索奧妙的天文景象。此外,整個館室的功能規劃如下。

地點 功能說明
1F-1 入口廣場(12星座廣場) 規劃太陽系及黃道12星座,拉近民眾與天文的距離
1F-2 展示大廳 1.配合當季星空或特殊星象,布置不同天文主題2.提供定點天文教學軟體之學習與操作3.播放天文台簡介及天文影片4.陳列天文台及週邊景點DM5.服務台
1F-3 迴廊 1.鋪設天文大事記地磚,營造多元化參觀角度2.配合天文大事記地磚,懸掛相對應之天文照片,呈現完整天文資訊3.展示太空探測器模型
1F-4 天文教室(一)(二) 1.辦理大眾天文講座2.團體參觀之介紹及解說3.天文教學活動4.辦理天文研討會5.館際及其他交流場所
2F-1 平頂觀測室 1.提供天象觀測活動2.開放望遠鏡參觀3.展示天文觀測成果4.展示望遠鏡結構圖解5.進行天文攝影
2F-2 圓頂觀測室(76cm) 1.推動天文專案研究2.展示76cm望遠鏡結構圖解3.展示76cm望遠鏡觀測成果4.提供線上天文即時影像5.進行天文攝影




天文觀測館(台南縣政府教育局提供)


館室對外開放狀況
「南瀛天文教育園區」主任,同時也是台南縣天文協會總幹事呂玉萍老師表示,由於大內鄉地處偏僻,也幸好由於這個因素才能成為天文觀測站,前來園區可由台1省道至大內新中路段轉台84線東西向快速道路,在大匏崙/二溪交流道右轉南182線往二溪方向前行1、2公里即可看到園區入口意象天橋。園區附近著名的觀光景點走馬瀨農場就在下一個交流道,可以順道一遊,園區周邊亦盡是白堊土蒼涼壯麗的月世界景象,亦值得細細品味。



館室配置圖(1F,台南縣政府教育局提供)


館室配置圖(2F,台南縣政府教育局提供)


落成啟用後將先進行2~3個月的試營運期,等正式營運後,館室開放狀況預計如下:週一休館、週二至週日9:00至17:00、週五、週六夜間開放從17:00至21:00,館室開放後預計的服務項目如下:
一、提供最新天文資訊
透過特刊、網路及館內張貼等方式,傳達最新天文資訊。
二、答覆天文問題
針對民眾提出的天文問題,提供相關解答。
三、出版天文刊物
出版刊物並透過新聞媒體報導國內外天文活動、天文新知。
四、協助學校推展天文教育
攜帶天文相關器材,到校推廣天文知識。
五、團體預約導覽
接受團體預約到館參觀,提供導覽解說。
六、學校教師培訓
辦理天文師資培訓,提昇教師教學成效。
七、辦理天文主題特展
辦理天文主題特展,安排解說服務與文字導覽。
八、平頂觀測室參觀解說
開放平頂觀測室望遠鏡參觀,並安排專人解說。
九、天文營隊
辦理各項營隊,體驗宇宙的神奇與奧秘。



獵戶座大星雲(攝影/李汪華)


南半球銀河星跡(攝影/李汪華)


薔薇星雲(攝影/李汪華)


未來願景
對於「南瀛天文教育園區」未來的期許,林課長及呂老師皆表示希望館室正式營運後,能提供南部民眾及學校戶外天文教學之場所、支援南台灣天象觀測、提供豐富的天文資訊教育以及改造天文觀測區整體景觀,提供優質休閒遊憩環境。因此,隨著天文義工團以及台南縣天文協會的成立,第一、二期工程落成啟用對外開放營運,希望能全方位推動天文教育,開啟民眾悠遊浩瀚天文世界的窗口,滿足多元休閒生活的需求,期許更多人加入天文研究的行列。
  
因此,在即將落成啟用的前夕,希望透過民眾自願參加之方式,成立志工組織,協助進行南瀛天文教育園區業務之推展,只要年滿18歲、身心健康,且熱心服務具責任感之民眾,歡迎自即日起至南瀛天文教育網網站(http://163.26.174.18/tncstar)下載報名表,以電子郵件或傳真等方式,或向台南縣大內國小(742台南縣大內鄉大內村63號,FAX:06–5762064,e-mail:luyupingluyuping@yahoo.com.tw)報名。相關資訊亦可逕洽大內國小詢問TEL:06-5761076
http://163.26.174.18/tncstar/docs/2006application.doc



由景觀平台瞭望視野遼闊,可以鳥瞰曾文溪彎流景觀(攝影/陳宏田)


園區附近可以欣賞白堊土滄涼壯麗的月世界景像(攝影/陳宏田)


天文教育園區(台南縣政府教育局提供)





文╱台南縣政府南區服務中心 陳宏田
圖片提供╱台南縣政府教育局學務管理課、台南縣天文協會
受訪者╱台南縣政府教育局學務管理課 課長林義順
台南縣天文協會 總幹事呂玉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