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日 星期五

孔廟專輯:初衷,莫忘-孔老夫子,祝您2557歲生日快樂

九月二十八日,孔子生日、教師節;祭孔、謝師,這是一個充滿感恩的日子。

大哉孔子,出生於風起雲湧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51年),一生精彩從容、傳誦千年;上一代朗朗上口的「子曰:……」,因被迫背誦而或許成了年輕E世代眼中的討厭鬼;即使在快速交替迭盪的時空裡,那股莫名的影響力,卻說不上來到底有多深;這位東方聖哲傳給後代的溫良恭儉讓,值得我們融入更多生活的理解、認識與學習,歷史的積澱就是如此微妙深邃。

是的,我們來自歷史,是需要歷史養份的。

明朝(1665年)鄭經納陳永華之見,於台南肇建全台首座的孔廟,清初曾是全臺童生入學之所而獨擁「全臺首學」的封號。

先賢真知,送給府城的台灣第一史蹟,壯觀宏偉,氣氛肅雅,左學右廟,繽紛絢爛中卻益見樸素典雅的大氣建築;紅磚埕上的粉墨聲光,老人圍著石椅,處處可見的閒趣;一個渾然天成的文化場域,為這個城市培育了多少將歷史養份捧在心上的文化人。

竄出驚喜的松鼠,出自平凡社區工作者的妙筆;常在此辦茶會、對周邊整體人文歷史情境可能產生的任何抵損而心生不捨的茶人;祭孔大典裡在乎崇聖儀式更甚於獵取鏡頭的拍照好手;從小與廟邊榕樹一齊長大而浸淫歷史的水果店老板,左手挑水果右手捧文獻,一身的水果香與人文味。

走進大成殿,也走進了孔老夫子的心中。遠遠近近,春夏秋冬,孔廟已經美麗了府城有二、三百年了吧!

孔廟的美,到了2000年,在相關人士的奔走下,變身為「孔廟文化園區」,發展文化觀光,企圖加持在地的價值,光耀城市;西側逾50年、飽含遺址和殘蹟的老舊小學,脫胎換骨,猶如一頁頁從舊紙堆中躍出的古老故事。

儘管「孔廟文化園區」實務上仍有諸多艱難的課題等待計畫、執行,然而城市故事的行銷,貴於不忘初衷的堅持,街頭巷尾的大小歷史遺跡靜悄悄的兀自展現風華,帶領我們更深刻地感悟歷史和人生,共同追尋「府城識別」及「核心價值的典範」。

謝謝孔老夫子,謝謝陳永華,謝謝先師先賢及所有為這塊土地真心付出而不忘初衷的人。






文/游慧香(孔廟專題策畫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