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日 星期二

從信念出發的建築實踐

希臘羅馬人尊重建築物,他們把一根柱子視為一個人,柱子裡彷彿躲了一個人體的形象,柱頭像人頭,柱身像人的身體。在那樣古老悠遠的年代裡,人和建築有著緊密的關係。那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呢?我們和建築的關係是什麼?對建築的想像是什麼?

我最早注意到的建築是我家中一樓的廁所,它位於樓梯下方,是個形狀古怪的小空間,每次進廁所,都覺得壓迫。高三讀《紅樓夢》,對曹雪芹描寫大觀園裡不同的建築很感興趣,但腦海中只能零碎地浮現一些顏色和形狀,無法真的想像出一座建築物。我漸漸覺得建築並不只是建築物,還講究空間、顏色、質感和氛圍,一些比較精神層面的東西。建築師黃聲遠說:「建築是我和世界溝通的窗口」,他透過每一棟建築物,把自己的想法和關注的點投射出去,建立自己和這個世界積極活躍的對話關係,成就人們更美好的生活。

黃聲遠和他設計打造的建築物,以最親切謙虛的方式在宜蘭生根。

建築不會是完全原創的,設計者也不可能完全操控。一座建築的成型,含藏了不同的價值觀,黃聲遠把自由還給各種可能;所以,面對群體工作的環境,他說:「這裡不是實現我的理想,而是實現大家的可能性!」

宜蘭是黃聲遠創意發想的原鄉,也是他夢想落實的土地,他把陽光、空氣、樹木和田園風光邀進了他的建築,和人們一起生活,也讓綠意蔓延滲入都市之中。建築物反映著他宏觀的視野,在宜蘭每一吋土地上,緩緩地呼氣吸氣。他想要在鄉下,向世界的標準看齊。

空間是延續而變動的,他秉持著對人及環境的尊重和善意,讓空間成為開放的語言系統。他喜歡在建築中,多留一些空白,讓未來的使用者繼續增加新的可能。他說:「所有人都可以遊走在我們的建築裡,我也是身處其中的人之一,好奇越來越多的使用人會如何慢慢地改變它。」他開放每個人去使用空間時,有重新詮釋空間的機會,所以,建築和人都是不受拘束的。而他處於設計階段時,往往把自己視為使用者的身分(他的兩個小孩也會去他的作品中玩),因此能將美觀和實用的價值考量進去,讓建築融入環境裡,也讓住在這裡的人跟房子、土地,產生更密切的關聯。你相信嗎?黃聲遠的建築讓他自己和宜蘭人更喜歡親近這塊土地。



礁溪戶政及衛生所


他們的建築從生活觀具體地發展出來,講究建築形式和空間語言,更重視建築和人的關係。我最喜歡他設計建造的「礁溪生活健康中心」,那簡直就是凝固在地上的音樂!整個建築充滿了板塊的動感與不安定性格,律動中,呈現豐富與多變化的層次。問起他為何設計這座看起來會動的建築,他說:「請不要用看一棟房子的方式看她,當你看山或一縷青煙,你不會要求她是直線吧!我們只是想回歸環境整體,讓自己作為可以讓事物成長的起伏大地」。他說,這個作品在穩固技術面之後,就盡可能地營造出遊走山林的感覺,讓來這裡的人,覺得舒服。黃聲遠還說:「建築的味道,會在時間經過之後形成」,他把多重的因素放進作品中,例如時間。選擇易生青苔的建材,青苔冬天長,夏天被曬死,冬天又長,讓歲月在建築中留下自然的痕跡。他說:「學習不再只有人的觀點,因為建築本來就要等時間去完成。」

他堅持不破壞整體環境,但勇於在不同的地方,嘗試新的設計,所以,在每個地區,黃聲遠團隊會實驗不同的設計和建材,打造出屬於當地的建築。他覺得好建築在環境中不會少了什麼,也不必多出什麼,以欣賞的心情和環境對話,沒有風格就是最好的風格。

黃聲遠說:「等待十年後綠樹成蔭,結構體早就不是主角。」熱愛社區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讓一切事物與觀念變得很自然,並且擁有豐富的奉獻動力。「想像力和努力,讓陌生人願意和我們對話」,他以一個宜蘭在地人的身分出發,慢慢發現每一個環節都應該被認真對待,期許在能夠做事的時候,為蘭陽種下一千棵大樹。

他將自己的真實生活延伸出去,陪建築成長,工作理念與生活條件都追求著人性價值,他們期待能協助居民啟發對空間的想像力,篤實地讓每一個人在公共領域中,也可以輕鬆舒服。黃聲遠的建築,實踐人的價值,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如他說的:「建築是一生的邀請,永遠要本於善意,不放棄任何可能」,只要擁有柔軟善感的心,以夢想為實線,陌生的領地將接連起來。



「田中央──宜蘭在地實踐」
真正的在地,在於感同身受,和城市的共同記憶重疊。
建築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窗口,是一生的邀請,永遠要本於善意,不放棄任何可能。
8/5(六) 15:00-17:00 誠品台南店B2藝文空間
●講師:黃聲遠(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田中央規劃有限公司負責人)
●報名方式:免費入場,須事先向B1書區櫃台報名登記
●報名電話:06-2083977分機轉836
●主辦單位:富立建設

※黃聲遠擁有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碩士的學歷,但他選擇落腳在宜蘭,在宜蘭的綠地走出自己獨特的建築之路。
黃聲遠相關介紹:《弱建築》阮慶岳,田園城市,2006/04
《誠品好讀》57期,〈閱讀百工圖〉系列專訪,誠品書店,2005/08
《無照駕駛:建築家的私文學》阮慶岳,田園城市,2004/11
《寧靜的地景革命:第2期宜蘭厝建築圖集》林芳怡,田園城市,2003/02







文/吳俞萱(成大中文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