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日 星期二

邱記伊麵食方


伊府麵綿延百年 千里傳香

深識伊秉綬其人其事其藝

吃一碗麵也許就不單單是滿足口腹之慾的事了








伊麵傳奇 南北大江
什麼是「伊麵」? 國家圖書館參考諮詢服務網站根據歷史月刊的資料:『伊麵與揚州炒飯都是從伊秉綬的府裡研發出來的。伊府麵簡稱伊麵,臺灣則叫「意麵」,當是訛音之故。早先在臺灣製作伊麵者,多為汕頭人,今有將伊麵逕名「汕頭麵」,也是錯誤的。正統的伊麵做法如下:取用上等精麵,比例是每斤精麵粉配蛋白四兩和適量豬油。先把麵糰搓打到筋度均勻,然後製成麵條。煮麵時火力要猛,水要沸騰,俟麵條剛熟即撈起,置涼再炸。炸時嚴控火候,一鍋只炸一個。唯有如此,才會體積特大,麵條粗壯,外型美觀,鬆化潔白,爽滑可口。在臨食之際,則將麵浸軟,用沸水、上湯、雞湯煨炆均可,且因澆頭不同,形成各種風味。另以伊麵炒食,滋味著實不凡,故博得「麵中之王」的尊號。』

這樣的說明似乎已經為什麼是「伊麵」定調,大致應無爭議。至於是怎麼從伊秉綬的府裡研發出來的?傳說不一,有說是家僕跌跤,賀壽麵條散落一地沾滿塵土,家僕情急智生將麵油炸一過,不意大獲好評,因此流傳。

「烏龍麵」的傳說則甚為有趣。伊秉綬為官廉潔正直,傳說其人嗜好麵食,一次大壽,盈門賀客素知知府老爺向以清廉自居,不輕易受人厚禮,故多投其所好,奉上生麵為賀。一時麵條堆積,無法消受。知府老爺原意令廚子滾水煮成熟麵,分贈來賓攜回。怎知廚子忙中錯亂,大意將麵條投入用過之大鑊滾油中炸成金黃熟麵。各人攜回家中煮食,不意美味因此輾轉相傳流行至今。

有說是伊秉綬任官在職,府中唱和雅集常墨客盈門,廚師窮於應付,伊秉綬靈機一動,令廚師以麵粉雞蛋和勻,製成麵條捲曲成團,晾乾後油炸,儲存備用,加佐料沸水快煮即熟,方便待客。


1960年我除就讀宜蘭中學初中二年級,班上訂閱台灣新生報,副刊有高拜石著《古春風樓瑣記》專欄述說伊麵緣由:『伊朝棟伊秉綬同時在京,功名鼎盛之日,冠蓋讌游皆屬名流,他家裡的廚子很是有名,所製蟹黃黃魚翅、八寶鴨,皆屬妙饌,麵食至今流行者,有伊府麵, 味清而雋,不黏不硬,其所以流傳獨廣者,因他出守惠州、揚州時,均攜庖人隨往,故製法遍於南北』。

說伊麵是從伊秉綬的府裡研發出來的,當屬可信。


更名變貌 美味伊然
伊府麵簡稱伊麵,臺灣以訛傳訛多稱「意麵」,逯耀東美食大著《有肚乃大》中名之為福州意麵,友人鄭道聰先生訪福州時,見街肆麵攤多以汀州麵招徠;伊秉綬是閩西汀州寧化人,寧化位於閩江支流九龍溪上游,伊麵沿江水由汀州麵演變為福州意麵,再演化出竹山意麵、鹽水意麵等,其緣由本末、地緣關聯可以想像;前引資料謂早先在臺灣製作伊麵者,多為汕頭人,或許言之有據,惟根據網路資料,不論臺灣或對岸,現今以福州意麵為名者仍屬絕對多數。

年輕時,故鄉羅東中山西路某宗祠前有一福州老夫婦麵攤,其麵條、餛飩皮皆以伊麵製法為之,豚骨高湯灑上芹菜珠、淡胡椒,風味清雅雋永,羅東現今風行的帝爺廟口餛飩麵,論風味實難望其項背。

很多人知悉伊麵是香港影藝紅星鄭伊健的綽號,而有過港澳旅遊餐飲經驗者,招牌、菜單、跑堂吆喝聲耳聞目睹,對伊麵一詞應不陌生,好奇的是,為什麼絕少對伊麵和意麵想像或疑惑其間關聯者?

台灣有關意麵的命名緣由不一而足,有謂其發源鹽水,當初福州人在鹽水創出意麵的製作方法,故名福州意麵。一說麵細如紙薄,煮熟之後晶瑩剔透如玉,因福州師口音,誤將「玉」音聽成「意」音,結果就說成意麵。更有一說是在桿麵時必須特別用力,原稱「力麵」,出力時發出「噫」「噫」的聲音,故名意麵,等等,在探源尋根之間,各下了不同的韻腳。

速食麵則被日本人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發明人安藤百福1910年臺灣出生,原名吳百福,1933年抵大阪經商,1948年創立中交總社食品公司。二次戰後,日本民生凋敝、食品嚴重不足,安藤百福偶經一家麵攤,眼見人們頂著寒風排起長隊等候吃麵,一時萌生奇想:製造一種沸水浸泡就能食用的速食麵,1958年首包雞肉速食麵於是隨新成立之日清公司問世。1968年日清公司主力產品「出前一丁」誕生。1971年首次推出杯麵,旋即風靡全球,年銷售額超過27億美元。安藤百福是否知知曉伊府麵油炸之方,無從考證,惟追根究底,不能不說伊府麵是現代速食麵的元祖。


伊府麵坊 文化想像
伊秉綬(175l~1815),字組似、墨卿,號墨庵,福建汀州寧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曾出任廣東惠州和江蘇揚州知府,為官清廉,勤政愛民。《蕪城懷舊錄》譽之:“揚州太守代有名賢,清乾嘉時,汀州伊墨卿太守為最著,風流文采,惠政及民,與歐陽永叔、蘇東坡先後媲美,鄉人士稱道不衰,奉祀之賢祠載酒堂。”

伊秉綬善詩文,工書法,其隸書獨具特色,筆法精簡,沒有一般漢隸的波磔,善於根據字的不同結構,或四邊充滿,或刻意拖長末畫,使每字結體方整平正勻稱大方,穩定遲澀的直線筆劃表現出單純幾何形象的結構美、效果有如平面切割,秩序穩定、沉著靜謐,意境樸直古拙。



伊秉綬作品


蒙德里安(1872~1944)是西方繪畫新造型主義的創導者,他主張的抽象藝術原則,是藉由繪畫最基本元素:水平、垂直的直線、三原色配合白灰黑,經過理性思考形構的幾何圖形,其作品色彩柔和,充滿輕快和諧的節奏感。

同樣是運用平直線條創作,伊秉綬追求的是樸拙的書法意境,蒙德里安則是追求由直線組成的圖像意義與抽象藝術主張的結合,經由這樣的認知關聯,將不同時代東西方兩位傑出藝術家的作品,並列於一處相互輝映,應該是相當有趣的對話,融合二者的藝術風格創作應用美術,也必然是饒富興味的嘗試。

這樣的意念應用在伊府麵坊的空間,自然更具深意。具體的呈現可以是店招、菜單、門窗、天花板、壁飾、抬面桌椅、陶瓷玻璃碗盤、摺頁DM、書籤、名片、文鎮,甚至是筷子的包裝;手法形制可以是書畫、裝置、陶版、舊磁新彩…。

這樣的空間、器物形塑出來的伊府麵坊,吃一碗麵已經不單單是滿足口腹之慾的事了!



法國抽象畫家Jean Helion ( 1904-1987)30年代的作品 Composition orthogonale,
空間感十足,風格與蒙德里安極為相近。
(原始網頁:blog.xbluechip.net/index.php?m=200501)



蒙德里安風格的室內空間,原始網頁:insight.library.yale.edu


蒙德里安作品


Yuki Nakai 和 Chantal Lapointe 學生習作的蒙德里安風傢俱
(原始網頁:http://www.chairity.info/2004/chair09.shtml)



邱記伊麵 飲食有方
中華飲食文化享譽全球,山珍海味田蔬河鮮、煎炒煮炸蒸溜熬熗,食材烹術精挑細擇精考細究,其間組合可謂洋洋大觀罄竹難書!市井街坊升斗小民吃碗伊麵本尋常小事,何值大費周章?

乾燒伊麵堪稱是廣東菜單上最常見到的伊麵做法,烹飪時先起油鍋爆香魚乾粉,下高湯、蠔油、糖及麻油等一干調味料,再下冬菇、紅蘿蔔條、麵條一起翻炒,直到湯汁被麵條兒收乾,臨起鍋前下一把韭黃翻兩下就可裝碟上案。單看這段文字就足以令人垂涎三尺!香港某健康雜誌刊登一項平民食品的健康指數調查,結果乾燒伊麵竟然榮登十大健康不良食品榜首!問題在於為使乾燒伊麵更可口,廚師加入大量食油,一碟麵的脂肪含量相等於約二十三茶匙油。

安藤研發速食麵時設定了五個目標:味道好百吃不厭、成為家庭常備品必須耐保存、方便調理、便宜、安全衛生,看來似乎相當完美,仔細檢驗,營養均衡顯然輕忽了。一項調查資料證實:長期吃速食麵者,有60%營養不良,54%患缺鐵性貧血,23%缺乏維生素A,20%缺乏維生素B,20%缺鋅。速食麵拆開一泡就能食用,確實帶來極大方便,為了健康,速食麵千萬不能當作正餐,尤其是孕婦、老人和生長期兒童,更不宜長期食用。

乾燒伊麵和速食麵是兩個極端,也許不具代表。一般食堂供應的麵食又是如何?舉例來說,陽春麵名副其實,除了澱粉營養不足,紅燒牛肉麵往往牛肉過多(消費者付費!)或者口味太重,過猶不及!其他營養素依然不足,與速食麵一樣,不能長期當作正餐。

台中有家飲食店,老闆於麵食製作頗有創新,經常滿座,多人同桌共食經濟實惠,一人獨往想當作一般家常正餐消費,則有些困難;例如涼麵一碟40元,芝麻醬汁掺微量芥末,風味甚佳,番茄牛肉湯濃淡適宜,80元一碗,再加一樣時蔬,總價已高達150元,業者若能與消費者同理一心,換個位置思考,番茄牛肉湯25~30元一小碗適量,應時蔬果三兩樣一碟價廉物美,以小套餐方式供應,適合一人經常消費。



伊麵套餐,蔬果因時更易。


邱記伊麵套餐以伊麵、餛飩為號召,元始伊麵滾油炸成,有碍健康,改以生麵水煮為主,條條剔透晶瑩、一筋若柳;伊麵寬窄厚薄、湯乾涼主隨客意,湯麵概以鮮美高湯伺候、軟滑夠味,府城麵食一味肉燥不免偏孤,乾麵涼麵調味佐料任君組合,海味河鮮配合蔬果因時更迭、色味俱全;用料、製程嚴格管控、隨機抽檢,健康標示確實精準,陶瓷容物食具環保衛生;來客各選所需,老少不忌、一多皆宜。食字路口,何妨駕臨麵坊一試?邱記伊麵讓你吃來~身心安頓、益壽延年!

惠州大學校園內的豐湖書院,頭門上伊秉綬題寫的的楹聯是「學焉得其性之所近,覽者將有感於斯文」,歡迎有感於斯文者,發揮想像,繼續參與形塑伊府麵坊!






文‧圖/邱仲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