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日 星期四

非關舞蹈行銷?


舞碼/脫軌,演出/焦點舞團,攝影/黃翊,圖片提供/陳莎莉


近日,從媒體上聽聞台灣許多知名表演藝術團體的演出票房告急,連票房常勝軍雲門舞集本次【白x3、美麗島】之票房預售情況也無過去的盛況。然而,從雲門後續的努力催票策略及行動中,見到許多的貴賓親自買票前往觀賞演出的行動看來,長期忠實觀眾之培養就在此時發揮了功效。此時,也見識到雲門的行銷策略上的緊密度及危機處理的成熟度。

尤其,當我在進場前及中場休息15分鐘的時間中,見到那些服務熱誠校園義工及前台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以及「察言觀色」的專業度,均讓我折服。他們似乎無時無刻關心著誰是他們潛在的顧客、誰想帶走雲門產品的人。他們不但以堅定且客氣的態度向可能的購買者說明雲門的各類出版品的特色,前台工作人員更是盡心的想讓觀眾能以最輕鬆的方式買到他們最需要的雲門出版品。

這些工作人員雖然積極,卻不像「麥當勞」銷售上類似誘惑顧客強迫升級大薯條或大杯可樂的強烈逼迫性行銷。反觀之,這些工作人員卻讓我感覺到無論何時我都想要一份那精緻的雲門的出版品的衝動。

說到這裡,筆者並非要歌頌雲門,也不是評論雲門的演出如何,而是讓筆者更深刻的體驗舞團經營上的「分層負責」、「分工合作」,以及「分秒必爭」的行動在行銷策略上的重要性。

多年來,許多人對雲門的的行銷及義工等相關行政工作表現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也期待自己的舞團也有很好的表現。


舞碼/TN的作品,攝影/黃翊,圖片提供/陳莎莉


事實上,近年來政府單位持續舉辦許多有關藝術行政管理、藝術行銷等研習營或建立藝術行銷平台等工作,提供各舞團及表演藝術團體做長期經營的參考及經驗的分享。但是,當各舞團擁有如此行政經營概念之後,除了更了解政府體系的行政運作及如何申請各單位補助之機制外,對於舞團成立的初衷及經營的能力真的提升了嗎?


編舞者/陳惠琪,2005舞碼/旦,演出/楊文齡,圖片提供/陳惠琪


倘若以「分層負責」角度來說,台灣多數舞團,藝術總監通常就是團長,甚至不乏身兼總務、編舞者、舞蹈教師及以人脈行銷來衝票房的當然行銷總監,像這樣一人身兼數職,確實難分層負責,以發揮更大的效益。

有些舞團所聘用的行政人員的工作,都以「家庭人性化」之管理為最高管理原則。除了協助行政庶務以外,有些仍然需要兼任團長之家務事,當然在沒有季演出計畫的執行時,這些行政人員的存在就很讓老板傷腦筋。反觀倘若演出時,這「個」行政人員突然會被變成舞團行銷人員兼票務及舞台監督或是前台主任,當然也要完成訂購全團便當的重要人事。

以上所述,有人反應係因小舞團,規模遠不及雲門,或是說找不到好的行政人員等理由來說明對行政概念的「重視」。儘管,現在有許多舞團,都陸續邀請較具知名度的編舞者或名舞台設計或服裝設計等人來團創作,並邀請某知名舞者擔當演出,但似乎很少以邀請專業行政人員作為舞團的發展重點計劃。


舞碼/脫軌,演出/焦點舞團,攝影/黃翊,圖片提供/陳莎莉


當然,沒有「分工合作」的行政概念,就很難讓工作有「分層負責」機會,沒有「分層負責」的機會,更難達到「分秒必爭」的成績。

台灣的個人舞團很多,由舞蹈社轉型者也不少;在舞團經費的支出及營運不易的考量下也多傾向採個人家族企業方式經營;不過目前台灣逐漸有以財團法人的方式經營者,例如雲門舞集、新古典舞團等;這類舞團之組織計劃較為完整及公開,因此,工作人員之工作內容雖然仍繁重,但因分層負責而能專注於分工之事,有助提升經營的品質。

總之,無論舞團的類型或經營方式為何,我們可否就像舞蹈創作上的過程一樣,歇歇腳,放空一下,冷靜思索一下,現在台灣的舞蹈觀眾是否增加?舞蹈行銷的概念真的一定能夠協助舞團經營及發展觀眾群嗎?我們的舞蹈環境真的更好了嗎?





文/陳莎莉(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舞蹈系、育達商業技術學院講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