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二二八61週年紀念專輯:揮別烏暗 迎向新生──二二八事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血已乾淚光猶泛
曾經是消失的歷史
隱藏了那個年代
最深沉的恐懼和哀傷
潮來潮往
每一年每一年
都試著揮去凜冽的陰霾
每一年每一年
都等著一個安魂的公道
為明天為我們所愛




台南市二二八紀念碑


隨著生活經驗與教育認知的串聯構築,我們經常賦予數字符號不同的意義與意象,就像911讓人立刻想到美國恐怖攻擊事件、921則是聯想到災情嚴重的南投大地震,那麼對於「228」這串數字你會聯想到什麼?台灣史上的大悲劇、佷多社會菁英喪生、一場恐怖的殺戮、政治人物喜愛操弄的議題、本省人與外省人的族群對立、一個放假日……,答案都對,卻都只是對於228事件的片面印象,若要再深層解釋、完整描述,有多少人能夠講清楚說明白!

事實上,對於228這道深深烙印在台灣人身上的胎記,還是有許多人不知原委,既無法體會這個烙印所造成的痛楚,更不明瞭228對於台灣所帶來的鉅大衝擊與深遠影響,身為台灣人卻不諳台灣史,這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啊!

要談228就先讓我們回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開始,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發生了228事件,釀成悲劇的原因十分複雜,簡略歸納如下:一、長達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讓一直缺乏交集的台灣與中國早已文化分隔,產生極大的疏離與落差;二、政治壟斷,陳儀主政後所施行的行政長官制度,有諸多缺失,不僅貪污腐敗、特權橫行、軍紀欠佳,就連政治參與和待遇,都極不公平;三、經濟剝削,因為諸多不當的統治政策,造成百業蕭條、民生凋敝,物價暴漲與失業人口激增;四、社會方面,復員返鄉的前台籍日軍約莫十餘萬人,就職無路,因而逐漸形成一股不滿政府的暗潮,加上陳儀剛愎自用,導致下情無法上達,官民關係日漸惡劣。百姓積怨已久的不滿,終於因為發生在延平北路的緝菸血案爆發出來。

228事件源自緝菸血案引燃導火線,民眾請願懲兇,但公署衛兵掃射請願民眾,導致紛亂一發不可收拾,請願懲兇變為對抗公署,進而激化為省籍衝突。抗爭事件蔓延全台,地方領袖乘機要求全面改革,部分地區發生武裝衝突,較具規模的有台中一帶的青年臨時部隊、嘉義水上機場和高雄火車站附近的攻防戰。事件蔓延後,長官公署應對無方,加上陳儀執掌大權,一面虛應處委會的改革建言,暗中又要求中央派兵進行武裝鎮壓,蔣介石為平「叛亂」,決定派兵綏靖。

綏靖工作大致分為武力掃蕩和清鄉,軍隊挾怨報復,以致有民眾無辜傷亡、嫌犯未經審判即就地槍決等情事發生,據政府機關保安處資料顯示死亡人數約6,300人,民間私人統計則從數千人到數萬人不等,作家李喬為寫「埋冤1947」,特別下一番功夫研究傷亡人數,他估算1947年內被屠殺的人數總和約在18,285~19,418人之間;至於清鄉的時間很長,幾乎是延續到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台,與白色恐怖銜接,從後續清鄉到白色恐怖結束,預估累積死亡人數應該還要再向上修正。

1949年蔣家政權退至台灣,隨之而來的是「白色恐怖」時期,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統治,台灣人被迫噤聲,無論是在民主政治、藝文創作或是母語發展上都受到禁錮,台灣人民遭受嚴重打壓。1987年台灣政治解嚴,鄭南榕、陳永興與李勝雄成立「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開啟歷史反省大門,1992年行政院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1995年前總統李登輝代表政府表示歉意,並積極從事各項補償工作,包括原台北新公園改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籌設紀念館和紀念碑,並訂定二月二十八日為和平紀念日。此外,政府於1995年設立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至2007年核定該會為常設機構,主要任務在經營「228國家紀念館」、收集與典藏相關歷史文物、推廣教育及建立國際交流平台等,實踐台灣轉型正義,傳承228歷史任務。

如今228事件將屆滿六十一週年,在此前夕本刊特別企劃製作「二二八61週年紀念專輯」系列,議題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不同層面,從每一個面向探討228事件對台灣所帶來的衝撃與影響,由點匯聚成面,深入淺出,提供讀者客觀而完整的內容報導。「揮別烏暗」,不是要大家遺忘過去的歷史傷痛,也不希望有心之士再在傷口灑塩,而是要藉前車之鑑,從228的省思中記取教訓與警惕,並還給228受難家屬一個真相、一個道歉,讓這些蒙冤數十年的家屬得以真正平反;「迎向新生」,唯有拋開私利、不分黨派、不分省籍,大家團結一致、凝聚共識,才能和解共生,開創台灣新契機。




民國三十二年(昭和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三年)以專門學校入學檢定考試及格之資格考中高等文官考試之同事慶祝紀念,照片前排坐者右起第二名為湯德章(二二八事件台南市受難者)。




資料提供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解讀二二八》/李筱峰著‧玉山社出版








專題策劃/編輯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