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日 星期六

七夕專輯:長歌懷舊游─台南、仙台七夕文化交流緣起

日本仙台七夕祭,當地市民個個自動自發的讓整個市動起來、熱鬧起來,
那份忠於城市、彰顯城市的榮光,
在在流露對於城市的認同,以及榮耀城市的意義。


談文化交流,若無法領會對方的精神底薀,那,熱鬧幾天後,過眼雲煙,便可惜了……。



荒城之月,日本明治年間,土井晚翠作詞,瀧廉太郎作曲。悲涼、優美的樂音,太感人,太熟悉了,但,你可知道,荒城之月的「荒城」,指的是仙台古城?

現代中國文學著名作家,《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百年前,曾經留學仙台醫醫學專門學校?你知道嗎?

不過,仙台在那?

仙台,日本東北第一大城,因七夕結緣,是近幾年來,台南市密集交往的城市。

近年,仙台和府城之間的因緣,開始於和日本民間關係良好的東亞樓飯店負責人畢黎麗。但,世人多健忘,可能不了解七夕結緣過程,由於二00一年府城代表團第一次訪問仙台,進行七夕文化交流時,筆者是活動策畫人,遂贅言幾句。

台南、仙台兩城交流,緣起二000年五月在高雄舉行的世界青商會年會。當時日本交流協會高雄分所所長竹下健智知道仙台市長藤井黎要來,而台南和仙台都有七夕祭,於是建議畢黎麗找市長,一起去見藤井黎,洽談七夕交流的事,並敲定來年台南市拜訪仙台。


仙台,一六0一年,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時期,獨眼名將伊達政宗始建仙台城。因仙台冬季豪雪,不能外出工作,於是伊達政宗鼓勵紡織,促進產業,亦增加民間收入。

因為織布而與中國的織女神話結合,且有柵機TANABATA祭,進而發展出七項主題:千羽鶴,祈求長輩長壽;短冊,祈求作詩、寫字、讀書精進;吹流,表示織布順利;紙衣,替人受苦難;屑籠,有惜物、清潔的意義。投網,乃捕魚豐收;巾著,以示節約、勿浪費。

仙台的七夕祭,意涵勤奮、向上、感恩、惜福的美德。至於台南府城七夕祭典,在七娘媽生日那天「做十六歲」,源自中國的成年禮儀,更融和府城經濟地理及產業文化。

約兩百年前,府城「五條港」時期,「做十六歲」和當時碼頭工人的行規結合。當年,未滿十六歲的工人,只能領半薪。十六歲成年,可以拿成人工資,於是,透過「做十六歲」儀式,昭告世人,我家孩子已經成年,可以領全薪了。產業文化人性化了生命的禮俗,及流傳千古的美麗傳說。而答謝七娘媽從懷胎開始就保佑孩子,一直到長大成年,並透過禮儀,讓「生澀、寂寞、叛逆」的少年男女體認謙卑,低頭、感恩,亦流露舊城的優美氣質。

七夕因緣,太平洋東沿,一南一北,兩個同樣演化自織女神話,蓄積幾世紀的禮儀,終將交流、激盪。


台南代表團工作人員於展場合影。攝影/黃建龍


二00一年,新世紀新千禧年之慶,更是仙台開府四百年,仙台乃擴大慶祝七夕祭,台南市是唯一被邀請的國外城市。期間,東京成田國際機場大廳佈置有仙台七夕祭的牌樓、吊飾,可見,七夕祭是當時日本舉國的焦點。機場的宣傳手冊中,有台南市將展出七夕禮儀的內容,從這,多少可以理解,仙台對台南市的重視。

七夕文化交流,籌備伊始,二00一年春天,張燦鍙市長竟因故無法主其事,畢黎麗只有扛下,但,她既無經費,又無幫手,對文化交流更毫無頭緒,於是向老鄰居,鄭勝輝醫師求援。鄭醫師介紹王幸男立委協助爭取經費,不過,籌備工作仍苦無進展。

「慌亂中」,畢黎麗四處探詢。前中國生產力中心經理郭泰山「推薦」筆者,筆者感佩畢黎麗推動文化交流的熱忱和動機,乃答應擔任「主持人」。不意,後來幾攬下全部關鍵性的工作,包括找錢、找人,以及公家、私人的協調等等。


台南代表團參加仙台七夕祭夜間遊行。


五月,仙台市議員西澤啟文到台南了解規畫、交流內容,仙台必須配合的,以及歷史現場──此乃日本人任事敬重的風範。或許是交流協會接洽在先,還有長期積累的信賴吧,終究由畢黎麗綜理其事。

談出國,話交流,必須先行考慮的當然是經費。原來的承諾是爭取五十萬元。但,包括八位展演團員的旅費,仙台展出、遊行,以及服裝、道具、材料等等,五十萬,可非常拮据。還有一位團長,王幸男立委辦公室主任同行呢。市政府指派民政局、文化局三名官員參加。旅費,他們自理。市府參與,對禮物的份量,以及搬運行李、道具、仙台遊行的人場等等,當然都大有助益。

不過,錢,一直是頭痛的問題,甚至經費估算,都曾經是話題。還有,訂機票、訂旅館,在在要錢,沒錢真的辦不了事。難題不能解決,只有找鄭醫師,硬要公親變事主。畢黎麗向鄭醫師先行借支,待補助經費下來再奉還。還有,將軍養雞場負責人黃林守真、府城文化界歐財榮認捐經費,郭朝武議員支援車輛,市政府也同意報銷部分經費,讓活動進展逐漸順利,內容更豐富。


由台南代表團佈置資訊中心現場。


慶開府400週年,仙台以伊達政宗少年時的故事呈現。


錢之外是事,展,找黃建龍,演,找吳幸秋。原本計畫台南的南管樂團同行,但,可要增加百萬經費,當然不可能,很快打消此一念頭。筆者本以為工作分配完之後,可以當個輕鬆的計畫主持人,到仙台「觀光」去。但,世間事,可能如此平順?

台南做十六歲,七娘媽亭是儀式的特色,因此,最好有糊紙匠師同行。一位中生代匠師答應提供多個七娘媽亭,並在現場示範,而且自費往返。太美了,得有不少錢可以挪用。但,討論如何運送七娘媽亭時,這位先生竟然不去了,還好,黃建龍很快找到立人國小附近,國華街巷弄裡的一家老店可以配合,並由王幸男服務處主任黃水源打點,順利郵寄國外。雖然閃過一關,不過,還有更驚險的。

黃建龍負責展出圖片和場地布置,必須先行出發。當時,黃建龍在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工作,參與九二一大地震後的社區重建,很多到仙台的展出資料放在南投。他從南投拿了東西正要轉往桃園機場,竟然遇到桃芝颱風過境,南投災情嚴重,多條道路不通,被擋在集集附近。為了幫黃建龍順利北上,筆者將腦筋動到當時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主導救災工作的陳錦煌醫師,但,電話中的口氣,知道他正「焦頭爛額」,協助「脫困」的事開不了口。黃建龍在南投繞了六、七個小時後,終究即時趕上飛機。

 
八月四日清晨,訪問團出發,成員有王幸男立委辦公室主任董清松,台南市政府民政局長郭真郎、自治行政課長戴鳳龍、文化資產課長蔡明泰,以及民間人士:畢黎麗、林守真、傅佩瑛、吳幸秋、黃郁雯、藍本篤,還有筆者。


台南代表團之展場,吸引不少當地民眾參觀。


展出場地,仙台資訊中心MEDIATHEQUE,是著名建築師伊東豐雄的作品,二00一年才完工,是一棟外牆由強化玻璃組合,內部不規則鋼管結構,意象強烈的現代建築。展出三天的場地租金,得要百萬台幣,這,由「仙.台友好交流促進會」負責。接待晚宴,也是促進會分攤經費。展出時,現場經常有促進會會員,菅原裕典、目黑信宏、伊藤博文等等招徠客人喝烏龍茶、參觀台南七夕祭。

祭典期間,仙台街道,大小商店、住家,多插著一彎竹竿,張掛大大小小的七夕祭彩球。著名商店街一番町最壯觀、最華麗,長約一公里的街道上,掛滿彩球,其精緻,遠超乎台灣建醮時單調簡陋的「不見天」。而巨型彩球,一組可要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台幣。

從很多點點滴滴,可以了然,七夕祭,市民自動自發的讓整個仙台市動起來、熱鬧起來,在在流露市民對於城市的認同,以及榮耀城市的意義。更是忠於「城主」,忠於「城」,此一古典情懷的具體呈現。

過往景象今安在,松林鳴響狂風吹。

荒城之月依稀,回首往事,難免感慨。日本人的敬業,忠於城市,為了彰顯城市的榮光,毫不吝惜的付出、經營。這,府城多少人能夠?談文化交流,如果不能領會對方的精神底薀,那,熱鬧幾天後,過眼雲煙罷了;再多交流,交流罷了。


仙台資訊中心是伊東豐雄設計,為當代知名建築。





文‧圖/吳昭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