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家電、自行車……,
每每說到台灣貨,
歐洲人還是豎起大拇指,
身上刺個勇、好……,
管他看懂看不懂,就是一種時髦。
文化是需要傳遞與詮釋的,
趨勢與熱潮是一個機會,誰先掌握,誰就是贏家。
大大的冬字加上白色聖誕樹,西班牙的購物中心一家知名的運動休閒品牌佈置了一個有東方味道的聖誕節櫥窗。
今年我所在的這個ZARAGOZA大學,語言中心開設中文課程,一口氣湧進一百多人報名,同樣的,我因為生活前往當地的小學兼課,教的就是中文;因為中國的移民太多,學校必須為不同族群安排他們的母語語言課程,中文成為第一個最多移民使用的語言。
有人問我,走在西班牙的路上似乎沒看到多到哪麼誇張的黃面孔啊,我說因為他們大多數都在工作,不分假日平日,所以有一大半的人你看不到。西班牙有句俗諺說:Tarabajar como un chino,中文直譯是說「工作像個中國人」就是說你很耐操的意思,我不是要談中國人在歐洲如何,而是中國人移居海外的數量早已經原超乎我們所想像的,遠超過各國官方公布的數字太多。
話說所謂「東方」的概念,或者應該說是一種想像(註一),在西方世界主要是以歐洲為主,早在十六七世紀,西方大航海時期時,遠至遠東貿易,帶回許多東方珍寶,歐洲地方開始建構對東方世界的想像,但其實早在西元七百多年,東方的伊斯蘭教從北非入主西班牙,開啟了東方帝國入主歐洲國土的歷史,之後十二世紀成吉思汗西征至東歐,但這樣的結果,並沒有扭轉文化詮釋的角度,在近代以西方哲學為主的思潮下,東方被區分出來,如東方主義的大師薩依德(Edward W.Said)所言,一個被西方世界想像出來的東方如此誕生。
位於西班牙南部的CORDOBA世界第二大的清真寺,聯合國世界遺產,是東方伊斯蘭入主歐洲後的重要遺產。
十六七世紀的大航海時期,歐洲人開啟了與東方密切的往來,這也是西方人對東方開始好奇的開始,圖為巴塞隆納海洋博物館內十七世紀的船隻。
我這裡所說的東方,其實泛指了伊斯蘭的中東、佛教的印度、中國、日本、台灣等亞洲諸國,對於歐洲而言,區分日本、中國、台灣等亞洲國家的黃皮膚人種外貌及文化間的異同是一件難事,科學的西方與人文哲學發達的歐洲自然地是以其思考邏輯想像東方,直到現在,隨著中國移民與中國、印度、日本在世界崛起,西方人對東方的渴望再次的如傳染病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台灣是不是缺席了?我們該如何被看見?在歐洲生活,其實深刻地感覺到韓國近年來民間的強勁力道,滿街的現代汽車、LG與三松家電,台灣也沒那麼差,每每說到台灣貨,歐洲人還是豎起大拇指,稱讚一番,到底是哪些?每個禮拜打開電視,我都可以看到皇家馬德里足球隊穿著印著BANQ(贊助商)的球衣,裡頭還包含了超級巨星貝克漢(今年已轉往美國發展)滿場跑,宏碁、華碩的電腦橫掃歐洲佔有將近一半的家用電腦市場(西班牙年成長率高達150%),傑安特(巨大)自行車更是在歐洲有名的貴到嚇人,但是我們的文化是不是透過這些民間活力間接地傳送到歐洲?
回到這股東方趨勢,歐洲的年輕人總喜歡在身上刺幾個中文字,表示流行,那些歪七扭八又三不五時刺錯的中文字,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但無妨,這就是流行,一種趨勢,家裡擺飾個東方風或來個書法,更是流行,我有好幾次在西班牙人的家裡看到他們掛上一些廉價粗糙的複製書畫,且大多掛錯方向,這些中文字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些圖案,無關正反,問他們知不知道意思,大多不解。
文化是需要傳遞與詮釋的,趨勢與熱潮是一個機會,誰先掌握了這個詮釋機會誰就是贏家,這無關有沒有參與國際組織;是賣廉價品與仿冒的中國?賣汽車家電的韓國?還是販賣與資訊息息相關的電腦的台灣?動點腦筋就知道誰有機會了。
這幾年因為政權輪替,保守的故宮博物院終於也開始在文化詮釋上有新的突破,推出以林強的電子音樂背景吟唱北宋詩人黃庭堅「花氣薰人詩」的廣告「Old is New」展開新的思維,企圖以不同的觀點來觀看這些宮廷文物,這些說故事的方法與內容是極東方的,但運用的技術與材料卻是西方科學所帶來的;其實這就是東西方最大的不同,東方人的醫學講的是由裡到外的渾然一體,環環相扣,而西方的醫學是由外而內,以直接治療病痛處為主;西方社會認為民主是唯一的真理道路,而以宗教為主體的伊斯蘭世界在他們的眼裡就成了怪胎。
西班牙賽維亞的阿卡乍堡,是典型的阿拉伯王宮,藻井刻花華麗無比。
西班牙中部的小村莊EL TOBOSO,如許多西班牙村莊一樣,你看村內的建築夠東方吧!屋簷側面的結構與中式的傳統建築相仿,因為阿拉伯人的統治,西班牙的建築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
試想,如果台灣品牌的電腦,開機畫面都是書法字體,或者是阿媽的花布圖案,或是精美的鹿港龍山寺的八卦藻井,這樣全世界有多少人每天會看到一次以上的台灣,知道原來東方這個島國不是只有電腦。
有一次在巴黎,朋友帶我到台灣的巴黎文化中心看展覽,之後又到一家複合式的中國商店La Maicon de La Chine(法文,中國之屋,註二),專賣中國四、五十年代及明清的古物商品、字畫,上海灘等具中國圖騰的新設計品與中國服飾精品,結合中國餐廳與茶館,還賣中國旅遊行程、旅館住宿,風格獨特,據說有官方色彩,我不禁想像台灣的巴黎文化中心、紐約文化中心一年要花多少錢在空間及人事成本上,但所得效益如何?如果這文化中心變成一家台灣之屋會是如何?
對西方而言東方帶來了什麼?茶與香料,都是典型的東方產物,是航海時期的重要貿易品,圖為西班牙南部的格拉那達大教堂外,販售各種茶與香料的攤販。
趨勢與風潮是會退卻的,但不會完全消失,隨著開放與交流,西方人自東方人手中獲得第一手資訊後(不再像以前由西方的漢學專家主導),越來越深入與體認東方文化,這樣的發燒症狀就會消退,台灣看來還要加把勁,至少在歐洲幾乎是如此,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中國市場,台灣在舊政權的鼓吹下一眛地往中國前進,看不到世界有多大,中國在文化大革命後失去了在東方執文化牛耳的優勢地位,連文字都改成簡體字,讓書法藝術的根基變了調,這時台灣不加快腳步還等待何時?每次在餐廳或學校,總會遇到西班牙人問我他的名字中文如何寫?他們如畫畫般一筆一筆地模仿,「畫」出自己的中文名字,你看與文字書寫息息相關的書法藝術在歐洲的市場大不大?
許多歐洲的家飾用品,在新設計上紛紛加入中文字體作為一種新的設計圖騰,不管寫的是什麼字,對或是錯,就是要加上東方風。在巴黎附庸風雅的少婦,喝個東方下午茶,談談似懂非懂的漢學,也是種新的上流文化社交,在西班牙,說句「你好」,身上刺個勇、好……,管他看懂看不懂,就是一種時髦。
時至秋風吹起,我在西班牙的購物中心裡閒逛,冬衣已經上市販售,過完萬聖節後,就準備迎接聖誕了,過節的氣息悄悄躍上櫥窗,路過這家知名的旅行用品店,櫥窗上大大的書法「冬」字,與白色聖誕樹並列,這個聖誕多了點東方味,同樣地這個冬字顯然寫的好多了,這樣的東方熱不知道是一種傳染病亦或是一種趨勢?但不論是何者,對台灣而言,這難道不是個好機會嗎?
但願,當歐洲吹起東方熱之際,能看得見台灣。
註一:
薩依德(Edward W.Said)在巨著東方主義(Orientalism)一書中敘述,歐洲博學的東方專家以科學的方法「發現」東方(可知這對東方人來說只不過是種生活罷了),東方主義成為一種流行病,從各方面的科學建構起對東方的想像與發現,如此看待,馬偕在台灣收藏許多台灣原住民等異國文化的物件,不也是在建構他對東方的另一種發現,異於其他學者的。
註二:
La Maicon de La Chine(中國之屋)網址http://www.maisondelachine.fr/Qui/Qui.aspx
文‧圖/黃建龍(目前旅居西班牙ZARAGOZ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