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書法專輯:無聲之音-書法、音樂性和數位藝術

音樂,除了使用音符,還能用什麼方式表現出來?

作為一種時間藝術,樂曲中的音符依照一定的順序展開,藉由音符之間的時間長短關係,創造不同的感受,較短的間距帶來愉快和熱情,較長的間距則令人感到憂傷或是穩定,然而,通篇的快或慢節奏,都會讓人不耐或是沈悶,因此樂曲的設計,往往都是快慢交雜,有幾個相關卻稍有不同的主題輪流出現,其它樂段的音樂則是這些主題的衍生,才能吸引聽者注意,也同時具有整體的協調性。

在西洋藝術史中,20世紀的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以畫面著重抽象的情感並與音樂具有密切關連而為人著稱,聆聽華格納(Richard Wagner),讓他理解「繪畫能發展出如同音樂所擁有的力量,是有顏色的樂音。」他也曾對荀伯格(Schoenberg)說:「你實現了我對音樂長久以來的渴望,雖然它是不確定的形式,卻正是我意圖在我繪畫中找尋的。」他認為黃色相當於喇叭,淺藍色相當於笛子、大風琴,綠色相當於小提琴,紅色有如軍樂隊,橘黃色有如小喇叭、女中音,紫色有如木管樂器的低音演奏,每種顏色各有其特質,在空間中藉由形與色等元素的安排,便能產生視覺上的節奏效果,讓觀賞者內心產生某種類似聆聽音樂時的感受和共鳴。



「心弦‧無聲之音--董陽孜作品展」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誠品書局


在中國文化方面,如果由時間的角度出發,書法也因其具有音樂性的隱性美感著稱,這些時間特質顯現於許多方面;首先,每個字的書寫筆畫有不可逆的先後;其次,書法作品因應文字意思,有一定的書寫順序,從上而下,由右而左,雖然我們的確會以一個較遠觀的方式,檢視整幅作品的平衡和佈局,但書法不同於畫作之處,便在於其視覺載體為文字,一旦牽涉到文字,就無法避免的與字句組構以及文義有關。

因此,書寫字句的順序同時也規範了閱讀的次序,有如樂曲中一個接續一個而來的音符,而在這閱讀作品的過程之中,無論是字體本身可由不同輕重疾徐的運筆方式呈現或是擴及到字與字之間,以各種疏密錯綜的手法佈局,這些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反覆或漸變性,都會給予人一種抑揚頓挫或是統一的律動感受,進而帶出視覺的音樂節奏。


試著讓墨聽見聲音
日前才於誠品書店台北信義旗鑑店舉辦展覽的書法家董陽孜,結合中國書法和西方藝術的訓練根柢,其書法不僅承續了行草靈動而流暢的筆韻,更運用墨色的濃淡、輕重以及緩急有致的長短線條、曲折幅度,創造出與文字含意情景交融、意象兩俱的作品;喜愛古典音樂的她,也常在音樂的環境中創作,因為音樂對人的心理情緒有一定調節、影響作用,其具有節奏、變化及和諧等特質,能和書法取得某種共感,不但能強化心緒,也可以像是演奏樂器使用節拍器的輔助一般,更快抓住節奏的感覺,久而久之,無論是身體、呼吸還有情緒,都能更容易的進入書寫創作的狀態之中。

此次其特別挑戰書法文字的音樂性,在多幅6呎乘以25呎的大型書作中,運用交錯的筆勢與空間安排,有的轉折頓挫反覆出現,如同樂曲中的主題,有的則如疏隔放鬆的休憩之處,不但間隔主題且彼此對話,快慢節奏交替,構成每幅作品各自特殊的旋律感。

特別的是,為了開發書法藝術在當代生活的多重樣貌,此次展覽也邀請台灣年輕的數位藝術家,運用董陽孜的作品元素,試圖將書法藝術與數位媒體進行結合,其中,姚仲涵的《響川海》,以吸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品中字體的輻射干擾,而後再將此轉化為音樂旋律;微型樂園的《聲動書寫》是在書店現場設置了四台電漿電視,當觀眾以麥克風發聲吹氣,透過電腦程式運算,董陽孜的書法字體就會被拆解,並隨著吹氣大小,以黑色細線的樣態向外擴散和蠕動。



「心弦--數位書法藝術展」中,微型樂園的作品《聲動書寫》。
圖片提供/微型樂園提供



今日的台灣,不斷地強調以科技研發創造經濟價值及帶動產業發展,許多年輕人早已習慣電腦打字,甚至連文字都不太會寫,董陽孜希望藉由書法與數位藝術的結合,讓年輕一輩注意到書法之美和無限的發展性,而這樣的願景也的確逐漸在發酵當中。

這次參與創作的微型樂園創意總監蔡宏賢便指出,經由這次的合作,不但讓他們很努力地去研究如何閱讀草書,還要試著去揣摩、掌握書法的意境;觀賞者則透過參與傳統藝術的互動創作,感受書法歷歷在目,親身經歷視覺和聽覺的感官知覺,相互轉換,且因聲音的立即性和無形之姿能包覆觀者甚至充斥空間的特質,而有了鮮活的生命氣息,使書法在現代生活中擁有更多面向。


墨又安靜地聆聽著聲音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忽略書法除了視覺呈現,文字本身亦有其內在的意義指涉,因而書法的音樂性除了線條、空間的節奏,也會因為文字意義、音韻以及文字語氣等相互搭配,激發出更多的音樂性變化。



《你來寫字,我來唸歌》,許素朱、林景瑞、蔡樽弘,2004年。圖片提供/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FBI.Techart提供


台北藝術大學的藝術與科技中心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發掘傳統書畫、音樂和數位互動藝術之間的多元可能性,在2004年的作品《你來寫字,我來唸歌》中,主要設置一張書桌和文房四寶,當觀眾從預設畫面中任意挑選一個字,並且按照字帖逐筆書寫,系統便會由台灣傳統音樂詞譜資料庫中,搜尋出此一關鍵字所對應的詞譜與樂曲,並自動播放出這首樂曲,藉由這樣的互動趣味,可以讓觀眾再次接觸到無論是福佬係《丟丟咚》或是客家係《海採茶》等描述早期台灣人民生活的傳統歌曲;《數位乾坤‧虛擬玄機》則將參與「2005 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之作,在偌大的螢幕上,顛倒錯置了大小不一的草書,當觀眾以大筆牽引個別字體終至就定位,林章湖的書法作品,便能完整呈現,而預設的國劇聲腔,將會鳴唱此一書法作品,讓民眾瞭解草書內容為何。

書法線條的依據是漢字,自長久的簡化、演變而來,書寫文字對於線條流動性的關注勝過於立體性的堆塑,而書法線條內在的音樂藝術價值,則是由字的大小、筆畫轉折的交錯方式,乃至於空間的鬆緊等書家創造快慢節奏的不同手法所構成,無論是小篆的圓潤自然、隸書的穩中有動、狂草的激昂豪放,還是行書的行雲流水,書法中的節奏韻律,也因為具有對於心靈感受的直接穿透力,更為增添其超越語言和視覺層面的藝術價值。



《數位乾坤‧虛擬玄機》,許素朱、黃裕雄。圖片提供/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FBI.Techart提供







文/Pola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