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日 星期五

台南運河八十:木瓜叔叔講故事-運河追想曲

麥哲倫發現新航線,揭開「海洋時代」的序幕;工業革命前,人力獸力尚未被機械取代前,「航運」可能是最經濟的運送方式。早期府城的移民,為了和大陸往來、為了節省運送成本,在台南前前後後開鑿數條運河以聯繫城內和安平港,這些運河可以說是「歷史必然性」下的產物。

一提起台南的運河,大家想到的就是安平路上直搗安平港的運河,事實上清朝時的五條港、清末到日治時期的「舊運河」(今協進國小到石門國小一帶),在不同的時代都曾為了府城的繁華鞠躬盡瘁。但是海岸線西移、安平港礙於本身條件無法成為優良的海港後,它們或因政、經、地理、天候條件逆轉,逐漸喪失功能。五條港、舊運河早已埋在地底下,它們由風光到走入歷史的盡頭,或許也是「歷史必然性」的結果。新運河開通,曾被府城人們寄予厚望,但也因主政者的政策及大環境等因素,未能為府城再造「盛世」。撫今追昔,就讓熟稔台南市古往今來大小事的木瓜叔叔──蔡木山先生,說說運河的故事吧!


「台南新運河」完工
和新運河近乎平行的舊運河,到日治時期也有近百年的壽命,只是到後來淤塞嚴重,每年投入大量金錢和人力疏濬,但成效不彰。當時的「台南廳」為使市區和有八萬人口的安平取得聯繫,便決定開挖新運河。

木瓜叔叔引述日據時期「台南新報」的報導,新運河由「總督府」技師松本虎太設計,大正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或民國十一年)動工,大正十四年十二月完工時,曾舉行「通水式」(引水進運河),當時挖出來的土被拿來填成今日的安平路(今安平路、安北路的三叉路口到臨海舞廳一帶)。大正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新運河正式開通,工程歷時四年,總經費七十萬三千日圓。新運河工程艱鉅,幸賴各方鼎力支援,松本虎太也贏得當時府城人民的極高敬意。

木瓜叔叔說,當日除了有掌中戲(布袋戲)和藝妓的化妝遊行外,還有由「開山神社」(今延平郡王祠)出發的迎「開山王」(鄭成功)、迎媽祖的神輿遊行。當天在運河有龍舟比賽,賽前還有「抓鴨子」的趣味活動,即船舷吊根大木棍,木棍上塗滿油,木棍頂端綁隻鴨子,參加的人或爬或走只為帶隻鴨子回家進補,並感受運河開通的喜悅氣氛,只是大多數的人出師未捷,捉鴨不成反成「落運河雞」。



千帆過盡不再,運河卻提供愛好划船運動者一個揮灑的舞台。攝影/陳俊傑


運河完工後的六、七個月後,安平港附近出現「淺灘」,大船不能通行,所以運河只能通行小汽船、小漁船及「戎克船」,運輸的功能大為降低。但是根據日據時代的「台南市志」記載,運河除了運輸的功能外,還供市民划船、垂釣、放「花火」(煙火),是市民最佳的休憩處所。此外,每逢太陽西下,運河波光潾潾,倒映船帆搖晃,河岸散步的人四季絡繹不絕,運河景觀宛如圖畫般美麗。

運河的八十年歷史裡,曾發生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呢?


「運河殉情記」
在向妳揮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誰的手突然收回,
緊緊捂住自己的眼睛?
當人們四散離去,
誰還站在船尾?
衣裙漫飛,如潘湧不息的雲,
江濤高一聲、低一聲,
美麗的夢留下美麗的憂傷,
天上人間、代代相傳…………….. 舒亭.神女峰

沒有大文豪莎士比亞為其立傳,也沒有白居易、秦觀的才子為其賦詩寫詞,更不像「林投姊」廣為流傳於民間,卻是最貼近這片土地的府城版「羅密歐與茱麗葉」。一九三七年新町名藝妓陳金筷和吳皆義相戀,據說男子因無力為女生贖身,又受到社會輿論的撻伐,於是兩人相偕投河自盡,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這故事後來也被改拍成電影搬上大銀幕。


「運河翻船事件」
每年端午節的運河龍舟賽,是府城的年度大事之一。民國五十年代,據說一場由「寶美樓」(酒店)和同為特種營業女子組成的龍舟隊的比賽,吸引了許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們擠在由破船搭成的臨時看臺上加油助威,但因人馬雜沓造成看臺重心不平均,破船翻覆,許多人被蓋在破船下而丟了性命,運河也停辦龍舟賽了。

事件發生後,據說西羅殿廟方曾在運河邊舉行招魂儀式,當時在運河對岸一個賣「芋冰」的小孩看「師公」拿招魂鈴的樣子似乎很好玩,變學著師公搖起叫賣芋冰的鈴鐺,這一搖,許多冤魂便找上這小孩,據說當時幸好「廣澤尊王」救了賣冰的小孩,只是這小孩也瞎了一眼。當年的小孩自此和「廣澤尊王」結緣,家住西羅殿旁,曾當過里長,目前仍在西羅殿旁開館讓人「問事」。



大正15年4月25日 運河開通,當日「台南新報」刊登之運河平面圖


新運河設計者:松本虎太技師


新運河完工時的「進水」典禮



「運河的未來」
運河的龍舟比賽,直到蘇南成當選台南市長後才又恢復舉行,當年三台無線電視台爭相轉播,風光一時!只是隨著時光的流逝,龍舟比賽也失去了新鮮感。而運河也因蘇南成填平運河「盲段」(今中國城),淤泥沉積,河水變髒變臭,大家聞「河」色變,運河也成為台南的一顆「毒瘤」。木瓜叔叔說,這是早期的運河有水道通往空軍醫院(今安平路上的交通隊)的沉沙池,水中無沙,自然不會變黑變臭。

近年來幾任市長大力整治運河,現在運河兩岸的景觀變好了,河中有人練習划船,但是台南人滿足了嗎?

產業外移既成事實,發展觀光產業或許是台南再生的一劑「白虎湯」。當遊客看完孔廟、赤崁樓、安平古堡後,還有什麼新鮮的可給外來的遊客?木瓜叔叔說,台南運河的長度在國內首屈一指,又連接鯤鯓湖、漁港、億載金城,經過台江生態區而通往大海,是極具經濟價值的觀光運河。他建議依新加坡的模式來發展,當年新加坡的河水也是又髒又臭,政府大力整治後開始經營遊河船,吸引不少外來遊客。如果能這樣經營,船票、門票、小吃的收入極為可觀,但除了將運河整治的更乾淨外,首要之務便是提高跨越運河的橋的高度,稍大型的遊船才能進出。

我們多麼期望,有一天搭船遊運河看到億載金城、安平古堡時,會有在巴黎塞納河看到聖母院般的雀躍;不必到「亞歷山大橋」,在「望月橋」也能感受「我們結婚吧」的浪漫氣氛;運河邊林立的餐廳和咖啡館,或許就是台南的「左岸」。那時,我們不必豔羨秦淮河畔樓台亭榭式的餐廳,因為蝦捲、薏仁湯是更具「台味」的食物;成大的學生也不必羨慕劍橋、牛津的學生,在台南運河也可舉辦一年一度的對抗賽。






文/陳俊傑
圖片提供/蔡木山,翻攝/林文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