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街區歷史、地理與生活的內涵獨一無二,
府城廣大的傳統街區正脫去舊塵換上新妝…
作為一個城市發展見證的傳統街區,正面臨城市現代化過程中多樣的衝擊,其中對街區歷史意義及城市表情之衝擊要從「城鄉風貌景觀改造」說起。
近十年來,臺灣地區掀起一股城市地貌改造運動,這股運動挾著新的設計思維,新的人性思考,新的生態保育理念,新的藝術人文創意之旋風,一下子襲捲了全臺各地,徹底地「改革」公共建設的風格,讓原本單調枯躁的城市景觀瞬間發生了質變,也因為這波期待改變的潛在能量及需求相當劇烈,引起內政部也編列「城鄉風貌計畫」經費,全力推展各地推動都市景觀改造工作。總結來說,這股城市地貌改造確實打開了設計思維,放大了景觀視野,帶動本土工法提升,融合了藝術的素養,為城鄉景觀帶來脫胎換骨的改變。
這一波景觀改造風潮,各地市容似乎變漂亮了,但是景觀卻相當程度的「同質化」,幾個具指標性的城鄉工程成為大家競相模倣抄襲的對象;或許大家都有一種共同經驗,當旅遊到外地的時候,眼睛看到的都市景觀,瞬間覺得似曾相識。像早期冬山河令人驚艷的河岸親水景觀設計被引用之後,全台多多少少都發現了冬山河的影子;小葉欖仁樹被廣泛採用之後,儼然成為台灣的「國樹」;這種「同質化」情況隨著地貌再造範圍與程度的擴大而增加,雖然拉近了所謂景觀上的「城鄉差距」,但也使得城鄉喪失各自的特色。
城鄉風貌支持下的都市景觀再造的硬體成果,環境水準提昇了吸引遊客流連在優美的景觀氣氛,當然帶來了商機。鄰近的土地(建築)所有人利之所趨開始拆除舊屋或改裝舊屋立面或擴建新房,使得原本依附在傳統建築(環境)的文化因子快速流失,例如眷村拆除眷民他遷後,各省的風味美食缺乏消費市場後也跟著「香消玉殞」。拆除的行動對舊市區的傳統建築空間尺度、歷史風格之衝擊最大,這是都市景觀質變下的隱憂,而且正擴大蔓延。
所幸台南市在這種蔓延的風氣中尚能脫身於外,維持台灣的「文化府城」美稱,繼續保有歷史城市的印象並與台灣其他城市間豎立「市場區隔」,其原因不外乎城市內留存有跨越荷鄭、清領、日治、民國等各時期數目龐大的歷史建築與古蹟,以及傳統的聚落與曲徑小巷,讓城市處處充滿濃濃的傳統意象與鄉情,台南市展現出與台灣其他城市不同的歷史特色,而這些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曲巷組合而成的傳統街區就成為台南市特有的歷史象徵與城市標誌。
近五年來府城推動「五條港傳統街區」、「安平傳統街區」的保存計畫,已經整建街區內的「北勢街區」、「中興街區」、「効忠街區」內的古蹟、傳統建築與曲巷環境,其成果除了改變街區令人不悅的環境外,也阻止街區人口的外流與建築的閒置,有越來越多的原住居民回到街區,有許多「特色商店」與「街道美術館」設立,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朋友及國外旅客以自助方式探訪這片傳統街區,深度體會府城常民的的生活、傳統建築、聚落空間、宗教民俗、傳統產業及美食小吃,是目前「體驗觀光」流行的方式。
俗云:「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旅人希望得到與他習慣領域或經驗不一樣的旅遊內容,所以我們會到澳洲參觀當地毛利人的戰舞,就如同外國旅客來到台灣參觀阿里山鄒族的豐年祭一樣。傳統街區的旅遊風氣逐漸地升高,正是因為傳統街區歷史、地理與生活的內涵是獨一無二的,也因這樣的特質吸引旅客不辭勞頓遠道而來。
傳統街區由水平向度而言是『空間面』的概念,由垂直向度而言是『時間層』的累積,這二種向度相互交叉之後,形成豐富的歷史風情與流行品味的「新文化網路」,旅客能夠在網路中各自尋找適合他們自己的交叉點,滿足旅遊的目的,這符合「體驗觀光」時代的「深度旅遊」條件,所以傳統街區旅遊能擴大古蹟定點觀光的功能,增加觀光的趣味性,形成城市旅遊的魅力。
傳統街區擁有城市旅遊的吸引力,已經是世界各國競相開發的領域,日本京都的「產寧阪」、北海道金澤市的「小樽運河」、中國雲南「大理古城與麗江古城」、新加坡的「牛車水」、澳洲雪梨的「岩石區」(The Rocks)的傳統街區都建立獨樹一格的城市特色,也是旅人如織,回憶滿懷的意象代表,也是這些城市爭取舉辦世界級大型活動如奧運會、世界博覽會時加分的強項。也有如英國古城愛丁堡舉辦的國際藝術節,已成為世界的藝術盛會,每年兩週的活動時間為古城帶來將近10億台幣的觀光收益及近3000人就業機會,經濟效益無窮。
當然,傳統街區一向是屬於城市早期發展的地區,以現時的環境衛生標準與公共開放空間水準來看,已經是落後或不足,會影響城市旅遊的品質、形象與壽命,因此要建立傳統街區旅遊功能時,必須積極面對這些問題。所幸幾年來學術界積極參與街區保存活動之下,由都市計畫,歷史風土保存計畫,再利用計畫,觀光經營行銷計畫,社區營造計畫及形象商圈計畫,整合各方的資源與專業,逐漸提高了街區旅遊環境品質,吸引旅客回流,使得街區深具文化創意潛力並延長街區旅遊產品的壽命。
澳門的傳統街區經過當地市政府的大力整頓,成為城市旅遊的重心,是澳門除了賭場以外的新魅力。2005年澳門的傳統街區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通過登錄「世界文化遺產」,澳門及中國政府除歡欣鼓舞慶祝外,並且再接再厲訂2006年為「澳門傳統街區世界遺產年」,大幅刊登廣告吸引觀光客,除世界各國見識到傳統街區觀光旅遊的經濟威力外,也證明用心經營保存的傳統街區具備登列世界遺產之條件,為傳統街區的保存注入一劑「興奮劑」。
此外2005年「世界文化遺產會議」發表的「西安宣言」第二點:「不同規模的古建築、古遺址和歷史區域(包括城市、陸地和海上自然景觀、遺址線路以及考古遺址),其重要性和獨特性在於它們在社會、精神、歷史、藝術、審美、自然、科學等層面或其他文化層面存在的價值,也在於它們與物質的、視覺的、精神的以及其他文化層面的背景環境之間所產生的重要聯繫。」強調文化遺產與週邊背景環境的聯結關係,這種關係體現在風貌上就是文化意義與環境品質的延伸與一致。傳統街區成為城市的新價值,不再是人見人厭的落後象徵,府城廣大的傳統街區正脫去舊塵換上新妝,市民可以拭目以待。
圖文/林韋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